為什麼航空公司一再提升精英會籍標準、削減福利?

引子

這篇文章其實我首先寫於博客英文版,原題叫作”Let』s face it: Airlines don』t want your loyalty anymore“,主要討論為什麼航空公司在不斷提升精英會籍要求的同時,削減會員福利。後來有讀者留言說希望在博客中文版也能看到類似的分析,所以這裡把中文版也寫出來,以供大家一起討論。如果想看原文,可以點擊上面的鏈接。中英文兩個版本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譯關係。

不,其實你並不受歡迎……

幾天前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宣布提升行政白金會員的消費標準(EQD),從每年消費12000美元增長到15000美元,相當於25%的增長。美聯航(United Airlines)在今年九月也對自己的會員保級進行了類似的調整,要想達到1K會籍,花費也是從12000美元上漲到15000美元。至此,美國三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國航空、美聯航、達美航空——在最高級會員等級(需要邀請的Global Service和ConciergeKey除外)的要求上都達成了一致,目前都是15000美元。

此新聞一經發布,大部分人對AA表達了不滿,主要原因是雖然保級要求高漲,但會員福利卻並不與之匹配,加上AA本身糟糕的服務。但很可惜,我認為類似的抱怨是毫無作用的,因為航空公司其實並不care大部分常旅客博客讀者的感受。注意這不僅僅是針對美國航空一家公司,而是針對整個美國航空業。

換一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除非你是商務出行者,或者非常有錢,否則航空公司不在乎你的忠誠度。以下是我的論證。

航空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在過去幾年,因為整體經濟形勢的走好,以及國際油價的走低,航空業整體日子過得不錯。這和2008年之後慘淡的航空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在經濟危機之後,航空公司為了招攬生意可以推出所有機票雙倍定級里程(當然里程票除外)的促銷,這還不包括對於兩艙的額外獎勵和高級會員的加成。可以說彼時的航空業供大於求,因此航空公司需要提供額外的激勵來讓人們買機票坐飛機。哪怕是幾年前坐飛機都有可能是有正收益的,我們博客也有三篇Mileage Run的文章,分別針對AAUA,以及AS(有一篇就是我寫的哈哈),但現在我們已經完全不提這檔子事了。

這原因就是航班裡程不再與距離掛鉤,而是由機票價格決定,這使得Mileage Run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引入會員消費的要求(XXX Qualifying Dollar),這則使得Status Run愈發困難。這背後其實是經濟的復甦,坐飛機出行的人越來越多,類似的慷慨促銷越來越少,最終需求開始超過供給,此時航空公司開始控制高級會員的人數,要不然大家都成了高級會員,這高級會員也就失去了意義。

那些年,我飛過的MR

正因經濟的轉好,美國航空的CEO Doug Parker在2017年說,美國航空「再也不會虧錢」了。雖然最近幾個月美國航空的股價一路走低,但這番話體現了美國航空管理層對於業內前景的看法。

航空業整體缺乏競爭

除了需求走高之外,今天的航空業和十年前的另一個區別在於航空公司的數量。這幾年我們目睹了幾個重大的合併:西北航空和達美,美聯航和大陸航空,全美航空和美國航空,以及最近的阿拉斯加航空與維珍美國。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供選擇的航司變少了,雖然還不至於是壟斷,但美國航空業的寡頭壟斷局面已成事實。

以上針對的是全國的情況。更慘的是一個城市,很有可能一家航空公司具有近乎完全的壟斷,這是由於美國航空業的「Hub and Spoke」商業模式決定的。一個航空公司擁有幾個大的hub,例如亞特蘭大之於達美,休斯頓之於美聯航,達拉斯之於美航。因為這些航空公司擁有hub城市最好的起降時刻和最多的線路,因此住在這些城市的人往往被稱為「hub captive」,不得不飛某一家公司。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來說,可能現在是航空業競爭強度最弱的時候。

美國境內 Hub 一覽。藍色:UA;綠色:AA;紅色:DL;黑色:mixed。

航空公司觀念上的轉變

一方面飛行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提供服務的航空公司數量在變少,最後的結果就是航空公司並不在乎你,除非你花費很多錢,對他們的利潤有顯著貢獻——要麼你是商務旅客,要麼你是土豪。這也不難理解,以前是航空公司求著人們,現在你愛飛不飛,總有人來飛,因此何必花費那麼大力氣來討好旅客呢?

因此高級會員的定級變得越來越難,會員福利越來越差(例如AA的行政白金以前有八張升艙券,現在只有四張)。實際上這是供求關係變化的後果,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升。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航空公司理論上不需要太顧及乘客的感受,而本質上是需要為投資者負責。

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你每年飛很多很多,那沒啥辦法,時間寶貴,你住哪家hub就飛哪家吧,公家報銷無所謂。但我猜讀者大部分不屬於這種職業,工作上可能有少量飛行需求,更多飛行目的還是自己出去玩,那這種情況下我的建議是:

不要鎖死於某一家航空公司,不要迷戀高級會員。相反,擼信用卡!

另外,除非你能夠自然地達到高級會員,否則不要去做Mileage Run了。相反,把錢省下來,以後出行的時候直接買頭等艙的機票,這比獲取高級會員然後去賭博升艙要高不少。另外入門級會員會有一些福利,例如優先登機,免費託運行李,但這可以通過航空公司聯名卡實現

我現在越來越發現,美國境內頭等艙航班的現金價格也不是那麼誇張,而且如果你有Chase Sapphire Reserve那就更妙了,可以以1.5 c/pt的價格來購買機票。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單程里程票是400刀(並不罕見哦),那麼實際消費的UR點數還不到27000點,還能賺取點數回血。相比之下,美國境內saver level的頭等艙也需要25000里程,還大概率沒里程票,因此我真覺得CSR應該是人手一張的神卡。

美國境內的頭等艙,偶爾直接掏錢買,也不是那麼可怕

而對於國際航班,我現在都用里程了,現在Amex MR,Citi TYP,Chase UR,Marriott各自有不少亮點頗多的轉點夥伴,總有一款適合你。唯一需要學會的就是耐心和一些技巧,因為里程票不一定任何時候都有——但多讀博客,你也能提升姿勢水平,國際機票全靠里程。

總結

當今航空業已經和十年前大不一樣:航空公司橫豎都是賺,因此大部分顧客的忠誠度其實對他們其實沒什麼用。航空公司想討好的是商務旅客和自己掏錢買高價機票的個人,但我想大部分博客讀者都不屬於這個類型吧(如果屬於的話我們做朋友好么🤣)。

結果就是,在下次經濟危機到來之前,航空公司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而服務也會逐漸變成「比比誰最爛」。通常達美一馬當先,然後美聯航迅速跟進,最後由美航把事情做絕。以前Basic Economy是如此,這次會員消費要求是如此,下一次誰也不知道是啥。

最後以一個稍微有點跑題的小軼事來結束本文,也算基於自己的理論做出一個預測。幾周前在上海的時候我碰到了一個曾經在日本航空就職的空姐,席間大家聊起了2010年日航破產的事,她說當時有很多日本人在知道日本航空陷入困境之後,會主動購買高價的機票來支持航空公司,這是因為他們尊敬並且喜愛這家航空公司。而現在,美國航空公司已經無所謂消費者忠誠度了,只不過是吃住了消費者沒有別的選擇,但實際上是在作踐自己的品牌形象,砸自己的腳。但正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下一輪經濟走低的時候,相信沒有消費者會對航空公司感到惋惜的。


若喜歡本文,別忘了給個五星好評哦!

[Total: 27   Average: 4.1/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