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空公司一再提升精英会籍标准、削减福利?

引子

这篇文章其实我首先写于博客英文版,原题叫作”Let’s face it: Airlines don’t want your loyalty anymore“,主要讨论为什么航空公司在不断提升精英会籍要求的同时,削减会员福利。后来有读者留言说希望在博客中文版也能看到类似的分析,所以这里把中文版也写出来,以供大家一起讨论。如果想看原文,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中英文两个版本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关系。

不,其实你并不受欢迎……

几天前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宣布提升行政白金会员的消费标准(EQD),从每年消费120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相当于25%的增长。美联航(United Airlines)在今年九月也对自己的会员保级进行了类似的调整,要想达到1K会籍,花费也是从12000美元上涨到15000美元。至此,美国三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美联航、达美航空——在最高级会员等级(需要邀请的Global Service和ConciergeKey除外)的要求上都达成了一致,目前都是15000美元。

此新闻一经发布,大部分人对AA表达了不满,主要原因是虽然保级要求高涨,但会员福利却并不与之匹配,加上AA本身糟糕的服务。但很可惜,我认为类似的抱怨是毫无作用的,因为航空公司其实并不care大部分常旅客博客读者的感受。注意这不仅仅是针对美国航空一家公司,而是针对整个美国航空业。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除非你是商务出行者,或者非常有钱,否则航空公司不在乎你的忠诚度。以下是我的论证。

航空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在过去几年,因为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好,以及国际油价的走低,航空业整体日子过得不错。这和2008年之后惨淡的航空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在经济危机之后,航空公司为了招揽生意可以推出所有机票双倍定级里程(当然里程票除外)的促销,这还不包括对于两舱的额外奖励和高级会员的加成。可以说彼时的航空业供大于求,因此航空公司需要提供额外的激励来让人们买机票坐飞机。哪怕是几年前坐飞机都有可能是有正收益的,我们博客也有三篇Mileage Run的文章,分别针对AAUA,以及AS(有一篇就是我写的哈哈),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不提这档子事了。

这原因就是航班里程不再与距离挂钩,而是由机票价格决定,这使得Mileage Run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引入会员消费的要求(XXX Qualifying Dollar),这则使得Status Run愈发困难。这背后其实是经济的复苏,坐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类似的慷慨促销越来越少,最终需求开始超过供给,此时航空公司开始控制高级会员的人数,要不然大家都成了高级会员,这高级会员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些年,我飞过的MR

正因经济的转好,美国航空的CEO Doug Parker在2017年说,美国航空“再也不会亏钱”了。虽然最近几个月美国航空的股价一路走低,但这番话体现了美国航空管理层对于业内前景的看法。

航空业整体缺乏竞争

除了需求走高之外,今天的航空业和十年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航空公司的数量。这几年我们目睹了几个重大的合并:西北航空和达美,美联航和大陆航空,全美航空和美国航空,以及最近的阿拉斯加航空与维珍美国。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供选择的航司变少了,虽然还不至于是垄断,但美国航空业的寡头垄断局面已成事实。

以上针对的是全国的情况。更惨的是一个城市,很有可能一家航空公司具有近乎完全的垄断,这是由于美国航空业的“Hub and Spoke”商业模式决定的。一个航空公司拥有几个大的hub,例如亚特兰大之于达美,休斯顿之于美联航,达拉斯之于美航。因为这些航空公司拥有hub城市最好的起降时刻和最多的线路,因此住在这些城市的人往往被称为“hub captive”,不得不飞某一家公司。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来说,可能现在是航空业竞争强度最弱的时候。

美国境内 Hub 一览。蓝色:UA;绿色:AA;红色:DL;黑色:mixed。

航空公司观念上的转变

一方面飞行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提供服务的航空公司数量在变少,最后的结果就是航空公司并不在乎你,除非你花费很多钱,对他们的利润有显著贡献——要么你是商务旅客,要么你是土豪。这也不难理解,以前是航空公司求着人们,现在你爱飞不飞,总有人来飞,因此何必花费那么大力气来讨好旅客呢?

因此高级会员的定级变得越来越难,会员福利越来越差(例如AA的行政白金以前有八张升舱券,现在只有四张)。实际上这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后果,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升。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航空公司理论上不需要太顾及乘客的感受,而本质上是需要为投资者负责。

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你每年飞很多很多,那没啥办法,时间宝贵,你住哪家hub就飞哪家吧,公家报销无所谓。但我猜读者大部分不属于这种职业,工作上可能有少量飞行需求,更多飞行目的还是自己出去玩,那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

不要锁死于某一家航空公司,不要迷恋高级会员。相反,撸信用卡!

另外,除非你能够自然地达到高级会员,否则不要去做Mileage Run了。相反,把钱省下来,以后出行的时候直接买头等舱的机票,这比获取高级会员然后去赌博升舱要高不少。另外入门级会员会有一些福利,例如优先登机,免费托运行李,但这可以通过航空公司联名卡实现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美国境内头等舱航班的现金价格也不是那么夸张,而且如果你有Chase Sapphire Reserve那就更妙了,可以以1.5 c/pt的价格来购买机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单程里程票是400刀(并不罕见哦),那么实际消费的UR点数还不到27000点,还能赚取点数回血。相比之下,美国境内saver level的头等舱也需要25000里程,还大概率没里程票,因此我真觉得CSR应该是人手一张的神卡。

美国境内的头等舱,偶尔直接掏钱买,也不是那么可怕

而对于国际航班,我现在都用里程了,现在Amex MR,Citi TYP,Chase UR,Marriott各自有不少亮点颇多的转点伙伴,总有一款适合你。唯一需要学会的就是耐心和一些技巧,因为里程票不一定任何时候都有——但多读博客,你也能提升姿势水平,国际机票全靠里程。

总结

当今航空业已经和十年前大不一样:航空公司横竖都是赚,因此大部分顾客的忠诚度其实对他们其实没什么用。航空公司想讨好的是商务旅客和自己掏钱买高价机票的个人,但我想大部分博客读者都不属于这个类型吧(如果属于的话我们做朋友好么🤣)。

结果就是,在下次经济危机到来之前,航空公司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而服务也会逐渐变成“比比谁最烂”。通常达美一马当先,然后美联航迅速跟进,最后由美航把事情做绝。以前Basic Economy是如此,这次会员消费要求是如此,下一次谁也不知道是啥。

最后以一个稍微有点跑题的小轶事来结束本文,也算基于自己的理论做出一个预测。几周前在上海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个曾经在日本航空就职的空姐,席间大家聊起了2010年日航破产的事,她说当时有很多日本人在知道日本航空陷入困境之后,会主动购买高价的机票来支持航空公司,这是因为他们尊敬并且喜爱这家航空公司。而现在,美国航空公司已经无所谓消费者忠诚度了,只不过是吃住了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但实际上是在作践自己的品牌形象,砸自己的脚。但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下一轮经济走低的时候,相信没有消费者会对航空公司感到惋惜的。


若喜欢本文,别忘了给个五星好评哦!

[Total: 27   Average: 4.1/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