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硬卧——VS10 JFK-LHR 商務艙+駕駛艙體驗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英國,自駕去蘇格蘭高地玩了一圈,倫敦進曼城出。今天要帶來的是本次行程的第一段,維珍大西洋航空787商務艙飛行報告(JFK-LHR)。這是一段紅眼航班,預計飛行時間為六個半小時,但因為冬季強勁的jet stream實際飛行時間通常要減少一個小時。我之前飛過一次EWR-CPH就吃了虧,飛機上吃完飯居然差不多飛了三分之一,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就沒在飛機上吃飯了。

乘客朋友們你們好,本次航班開往幼兒園。我是你們的機長,蒙古國海軍航空兵DEVGRU。

本次行程花費57500 Virgin Atlantic里程,外加$501的稅費(萬惡的YQ啊);同樣的行程,如果用Delta里程兌換則需要85000,外加$5.6的稅。

一番權衡之下我還是選擇了Virgin Atlantic出票,原因有二:

  • Amex Membership Rewards去年有過一個轉點優惠,可以以1:1.3的比例轉入Virgin Atlantic,因此57500實際消耗的是45000 MR(MR要以k為單位轉)!當然為了不留零頭,實際我轉了300 SPG+44000 MR;
  • 稅費雖然看起來很高,但不久前Amex有一個在Virgin Atlantic花500刀返還10000點MR的offer,里程票稅費是可以觸發的。而我的白金卡正好中了,等於回血12500的MR(交里程票稅費也有5x)。

總的算下來花費為32500 MR+500刀,等於用500刀「買」了52500的MR點數,個人認為十分划算。


回到飛行本身,說起英國的航司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是BA,並且印象基本都是特別差。何以見得?博客BA頭等艙飛行報告下面,最常見的留言居然是「BA的頭等是最好的商務艙」;而商務艙一排八座倒騎驢業內也是少有。堂堂日不落帝國,居然淪落到一個像樣的航司都拿不出手了么?

其實除了BA之外,英國本土還有一家主營長途航線的維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VS)。作為名字里「Virgin」集團名號的公司,那風格也是以一個「騷」字為主。大家有坐過Virgin America的航班吧?整體感覺就是二者非常像——都非常潮,非常夜店風,非常浪。

雖然是一家英國的航空公司,但VS和DL是關係非常好的基友。好到什麼程度呢?DL持有VS高達49%的股份,兩家在代碼共享、常旅客福利方面有全面的合作,他們在JFK也公用一個高端值機區域。這個區域位於T4的最西邊,看到大大的SKY PRIORITY就沒錯了。

轉角可以看到一排人工值機區域,VS的在最裡面,佔據三個櫃檯。

JFK T4的安檢向來被人詬病,即便是兩艙用戶/高級會員在高峰時期等半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過了安檢,在去休息室的路上看到Amex百夫長休息室的體驗區,裡面的傢具設計和百夫長休息室一樣。好消息是2019年JFK就要有Amex Centurion Lounge了!而且就在T4。

在lounge裡面可以看到當天執飛的飛機,787-9。本來訂票的時候這班排的是由340-300執飛,這其實也是我訂這一班的原因——老古董340和747-400一樣,陸陸續續都要退了,所以能多飛一次是一次。

VS在JFK擁有一個自營Lounge(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內部設施在附1中收錄,這裡直接跳到客艙內的部分。VS擁有330、340、和787三款寬體機,均為正魚骨設計。事實上Virgin Atlantic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正魚骨的航司,看這布局,比BA的一排八座好了不知道多少。

正魚骨的優勢在於密度高,能夠塞下更多的位置——不過這是對於航空公司來講的,能塞更多的兩艙客人賺錢。對於乘機人來說,由於頭是靠近窗戶而非走廊,所以和反魚骨相比,正魚骨給人的感覺稍微「安全」一點(心理作用)。

正魚骨布局另外一個好處是腿部空間比較大,因為腳踏上方沒有阻礙,所以把腳屈起來的時候不會碰到任何的障礙。

當然,這款座椅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問題在於私密性太差。大家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來,高密度的布局加上不是很高的擋板,站在走廊里整個客艙都一覽無餘。最震撼的景象是上完廁所回自己座位,放眼望去一排腳放在外面——那場面叫一個酸爽。

當然,坐在座位上也能看到對面伸出的一雙雙腳。

因為中間一列是朝右的(這個三列布局和國泰的77W頭等艙非常像),所以如果你是搭乘787-9的話,優先選擇A列吧,私密性會好不少。相反340的中間一列是朝左,不知道為什麼對調了。下面這個圖大家也可以感覺正魚骨的第二個問題:座椅太窄。

第三個問題是儲物空間太少。座椅右側的一個小板就幾乎是全部能擺放物品的地方。座椅後方的空位被床單和被子佔據了,所以放不了什麼東西。

好了,座椅部分就到這裡,總的來說我不認為正魚骨是一個好的布局,不如反魚骨和交錯式布局,感覺和2-2-2的綜合水平(例如LATAM的787)相當。其他設施方面,Virgin Atlantic提供了主動降噪式耳機,做工和質量都一般。

航班在九點半準時推出,787的大舷窗還是很不錯的。

客艙也開始播放安全視頻,中間穿插的幾個場景做得還挺有意思。

之前說過,航班因為順風的關係,預計飛行時間只有不到五個半小時!這種順風的紅眼航班經常提前抵港,如果還要吃飯的話基本上就別想休息了。之前飛哥本哈根的時候吃過一次虧,這次不會再上當啦。加上在休息室已經吃過東西,於是跳過了機上的餐飲(話又說回來,英國人的伙食水平,你能指望啥?),於是叫來空乘鋪床。VS的座椅和常見的反魚骨座位不一樣,靠背不是往後倒放平,而是向前傾倒從而平鋪成一張床,因此需要空乘幫忙操作。值得稱讚的是VS在商務艙提供床墊,另外一個驚喜是肩膀部分的空間非常足。

座椅放平之後,躺在床上倒也覺得私密性還行,但腰部空間實在是太小。另外,隔壁稍微動一下我的座椅就會有明顯震感,反過來我翻個身啥的隔壁肯定也能感覺到。

為了最大程度的在飛機上休息,我也選擇了跳過早餐,這樣能多睡至少半個小時。最終降落前二十分鐘被空乘叫醒,起來之後廁所排了很久的隊,不少人也是選擇沒吃早飯。外面天邊已經露出了一絲曙光。

快降落時天已經全亮,窗外是希思羅的鄉間景色。

Virgin Atlantic對於商務艙乘客提供快速通關卡,後來在快速通道基本沒有人排隊,的確節省了不少時間。

最後的彩蛋來了:空乘小哥看我一路拍照拍得起勁,主動問我想不想去駕駛艙參觀,我說:吼啊!小哥接著說:當然也要按照基本法,按照航空法……蛤,騙你們的,人家英國小哥怎麼可能知道這個?

在駕駛艙內和飛行員攀談了一番,他們特意展示了787上的黑科技——平視顯示器(Head-up display; 簡稱HUD)。照片中間綠色的讀數都是從頭頂上方投射過去的,最早HUD運用在軍用飛機上,大家玩空戰遊戲的時候如果選駕駛艙模式應該會有印象。如今波音在787上也引進了這一套系統,而且寶馬最近一兩年也在旗下汽車中引入了HUD。

我也像模像樣體驗了一下。實際感覺起來,駕駛艙的座椅很小,而且進出不方便。不過想想兩百多噸的大傢伙能飛向藍天,雖然是在過乾癮也覺著激動!

總的來說:

  1. 從座椅本身角度來看,Virgin Atlantic的正魚骨水平只能算一般。和同航線的AA(反魚骨)、UA(部分航班有北極星的新座椅)、DL(反魚骨或交錯式)相比都沒有優勢。但座椅還是能吊打BA的;
  2. 因為順風的緣故,這個航班只有五個多小時,基本屬於上了飛機就睡,降落前起床的節奏,剩下服務啥的基本來不及體驗(空中硬卧由此而來);
  3. VS不錯的地方在於軟體,例如有床墊。從這方面看要吊打BA,也算為腐國服務業挽回了一些顏面。

仔細想想,對於這種五個半小時的紅眼,其實經濟艙忍一忍也完全ok。更何況紐約-倫敦這樣的航線,常年有500~600刀左右的經濟艙往返票(和商務艙單程稅費差不多了),著實沒有硬上商務艙的必要。這次就當為了打卡一下夜店風的VS咯。謝謝觀看!


【附1. JFK 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

Virgin Atlantic的lounge位於Terminal 4,內部空間不算特別大,但是通過巧妙的布局,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

Lounge中有單獨的就餐區,可以單點。當然你也可以隨便選一個地方坐,然後再單點食物。

我選在了lounge的一個角落裡,圖個清靜。

Lounge的中央區域是一個娛樂區,有一個撞球檯,沙發也是很有特色。

網上相傳lounge里的伙食不錯,接近晚飯時間,先點了一杯本地啤酒。

然後點了一碗粉、雞翅、魷魚,外加一杯香檳。

一碗粉下肚還是感覺沒有吃飽,於是又點了一份三文魚吐司,以及再點了一份炸魷魚——雖然比不上Qantas在LAX的頭等艙休息室,但對於一個商務艙休息室來說已經非常好了。


【附2. LHR Virgin Atlantic Revivals Lounge】

因為飛機上沒有吃飯,所以到達倫敦之後造訪了Virgin Atlantic的到達休息室(Revivals Lounge)。休息室非常不好找,繞了兩圈終於找到了,進入之後發現空間並不大。

這裡也可以單點的哈,我點了個煎蛋,因為忙著吃就沒拍照了。四個字評價:尚可飽腹。

除了單點之外還有一些水果的飲品可以自選。

最後洗了個澡就出機場去酒店了,當天不知為啥給我安排了個無障礙洗手間,因此空間大得可怕。。。


若喜歡本文,別忘了給個五星好評哦!

[Total: 4   Average: 5/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