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了一趟英國,自駕去蘇格蘭高地玩了一圈,倫敦進曼城出。今天要帶來的是本次行程的第一段,維珍大西洋航空787商務艙飛行報告(JFK-LHR)。這是一段紅眼航班,預計飛行時間為六個半小時,但因為冬季強勁的jet stream實際飛行時間通常要減少一個小時。我之前飛過一次EWR-CPH就吃了虧,飛機上吃完飯居然差不多飛了三分之一,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就沒在飛機上吃飯了。

乘客朋友們你們好,本次航班開往幼兒園。我是你們的機長,蒙古國海軍航空兵DEVGRU。
本次行程花費57500 Virgin Atlantic里程,外加$501的稅費(萬惡的YQ啊);同樣的行程,如果用Delta里程兌換則需要85000,外加$5.6的稅。
一番權衡之下我還是選擇了Virgin Atlantic出票,原因有二:
- Amex Membership Rewards去年有過一個轉點優惠,可以以1:1.3的比例轉入Virgin Atlantic,因此57500實際消耗的是45000 MR(MR要以k為單位轉)!當然為了不留零頭,實際我轉了300 SPG+44000 MR;
- 稅費雖然看起來很高,但不久前Amex有一個在Virgin Atlantic花500刀返還10000點MR的offer,里程票稅費是可以觸發的。而我的白金卡正好中了,等於回血12500的MR(交里程票稅費也有5x)。
總的算下來花費為32500 MR+500刀,等於用500刀「買」了52500的MR點數,個人認為十分划算。
回到飛行本身,說起英國的航司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是BA,並且印象基本都是特別差。何以見得?博客BA頭等艙飛行報告下面,最常見的留言居然是「BA的頭等是最好的商務艙」;而商務艙一排八座倒騎驢業內也是少有。堂堂日不落帝國,居然淪落到一個像樣的航司都拿不出手了么?
其實除了BA之外,英國本土還有一家主營長途航線的維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VS)。作為名字里「Virgin」集團名號的公司,那風格也是以一個「騷」字為主。大家有坐過Virgin America的航班吧?整體感覺就是二者非常像——都非常潮,非常夜店風,非常浪。
雖然是一家英國的航空公司,但VS和DL是關係非常好的基友。好到什麼程度呢?DL持有VS高達49%的股份,兩家在代碼共享、常旅客福利方面有全面的合作,他們在JFK也公用一個高端值機區域。這個區域位於T4的最西邊,看到大大的SKY PRIORITY就沒錯了。
轉角可以看到一排人工值機區域,VS的在最裏面,佔據三個櫃檯。
JFK T4的安檢向來被人詬病,即便是兩艙用戶/高級會員在高峰時期等半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過了安檢,在去休息室的路上看到Amex百夫長休息室的體驗區,裏面的傢具設計和百夫長休息室一樣。好消息是2019年JFK就要有Amex Centurion Lounge了!而且就在T4。
在lounge裏面可以看到當天執飛的飛機,787-9。本來訂票的時候這班排的是由340-300執飛,這其實也是我訂這一班的原因——老古董340和747-400一樣,陸陸續續都要退了,所以能多飛一次是一次。
VS在JFK擁有一個自營Lounge(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內部設施在附1中收錄,這裡直接跳到客艙內的部分。VS擁有330、340、和787三款寬體機,均為正魚骨設計。事實上Virgin Atlantic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正魚骨的航司,看這布局,比BA的一排八座好了不知道多少。
正魚骨的優勢在於密度高,能夠塞下更多的位置——不過這是對於航空公司來講的,能塞更多的兩艙客人賺錢。對於乘機人來說,由於頭是靠近窗戶而非走廊,所以和反魚骨相比,正魚骨給人的感覺稍微「安全」一點(心理作用)。
正魚骨布局另外一個好處是腿部空間比較大,因為腳踏上方沒有阻礙,所以把腳屈起來的時候不會碰到任何的障礙。
當然,這款座椅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問題在於私密性太差。大家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來,高密度的布局加上不是很高的擋板,站在走廊里整個客艙都一覽無餘。最震撼的景象是上完廁所回自己座位,放眼望去一排腳放在外面——那場面叫一個酸爽。
當然,坐在座位上也能看到對面伸出的一雙雙腳。
因為中間一列是朝右的(這個三列布局和國泰的77W頭等艙非常像),所以如果你是搭乘787-9的話,優先選擇A列吧,私密性會好不少。相反340的中間一列是朝左,不知道為什麼對調了。下面這個圖大家也可以感覺正魚骨的第二個問題:座椅太窄。
第三個問題是儲物空間太少。座椅右側的一個小板就幾乎是全部能擺放物品的地方。座椅後方的空位被床單和被子佔據了,所以放不了什麼東西。
好了,座椅部分就到這裡,總的來說我不認為正魚骨是一個好的布局,不如反魚骨和交錯式布局,感覺和2-2-2的綜合水平(例如LATAM的787)相當。其他設施方面,Virgin Atlantic提供了主動降噪式耳機,做工和質量都一般。
航班在九點半準時推出,787的大舷窗還是很不錯的。
客艙也開始播放安全視頻,中間穿插的幾個場景做得還挺有意思。
之前說過,航班因為順風的關係,預計飛行時間只有不到五個半小時!這種順風的紅眼航班經常提前抵港,如果還要吃飯的話基本上就別想休息了。之前飛哥本哈根的時候吃過一次虧,這次不會再上當啦。加上在休息室已經吃過東西,於是跳過了機上的餐飲(話又說回來,英國人的伙食水平,你能指望啥?),於是叫來空乘鋪床。VS的座椅和常見的反魚骨座位不一樣,靠背不是往後倒放平,而是向前傾倒從而平鋪成一張床,因此需要空乘幫忙操作。值得稱讚的是VS在商務艙提供床墊,另外一個驚喜是肩膀部分的空間非常足。
座椅放平之後,躺在床上倒也覺得私密性還行,但腰部空間實在是太小。另外,隔壁稍微動一下我的座椅就會有明顯震感,反過來我翻個身啥的隔壁肯定也能感覺到。
為了最大程度的在飛機上休息,我也選擇了跳過早餐,這樣能多睡至少半個小時。最終降落前二十分鐘被空乘叫醒,起來之後廁所排了很久的隊,不少人也是選擇沒吃早飯。外面天邊已經露出了一絲曙光。
快降落時天已經全亮,窗外是希思羅的鄉間景色。
Virgin Atlantic對於商務艙乘客提供快速通關卡,後來在快速通道基本沒有人排隊,的確節省了不少時間。
最後的彩蛋來了:空乘小哥看我一路拍照拍得起勁,主動問我想不想去駕駛艙參觀,我說:吼啊!小哥接著說:當然也要按照基本法,按照航空法……蛤,騙你們的,人家英國小哥怎麼可能知道這個?
在駕駛艙內和飛行員攀談了一番,他們特意展示了787上的黑科技——平視顯示器(Head-up display; 簡稱HUD)。照片中間綠色的讀數都是從頭頂上方投射過去的,最早HUD運用在軍用飛機上,大家玩空戰遊戲的時候如果選駕駛艙模式應該會有印象。如今波音在787上也引進了這一套系統,而且寶馬最近一兩年也在旗下汽車中引入了HUD。
我也像模像樣體驗了一下。實際感覺起來,駕駛艙的座椅很小,而且進出不方便。不過想想兩百多噸的大傢伙能飛向藍天,雖然是在過乾癮也覺着激動!
總的來說:
- 從座椅本身角度來看,Virgin Atlantic的正魚骨水平只能算一般。和同航線的AA(反魚骨)、UA(部分航班有北極星的新座椅)、DL(反魚骨或交錯式)相比都沒有優勢。但座椅還是能吊打BA的;
- 因為順風的緣故,這個航班只有五個多小時,基本屬於上了飛機就睡,降落前起床的節奏,剩下服務啥的基本來不及體驗(空中硬卧由此而來);
- VS不錯的地方在於軟件,例如有床墊。從這方面看要吊打BA,也算為腐國服務業挽回了一些顏面。
仔細想想,對於這種五個半小時的紅眼,其實經濟艙忍一忍也完全ok。更何況紐約-倫敦這樣的航線,常年有500~600刀左右的經濟艙往返票(和商務艙單程稅費差不多了),着實沒有硬上商務艙的必要。這次就當為了打卡一下夜店風的VS咯。謝謝觀看!
【附1. JFK 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
Virgin Atlantic的lounge位於Terminal 4,內部空間不算特別大,但是通過巧妙的布局,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
Lounge中有單獨的就餐區,可以單點。當然你也可以隨便選一個地方坐,然後再單點食物。
我選在了lounge的一個角落裡,圖個清靜。
Lounge的中央區域是一個娛樂區,有一個桌球台,沙發也是很有特色。
網上相傳lounge里的伙食不錯,接近晚飯時間,先點了一杯本地啤酒。
然後點了一碗粉、雞翅、魷魚,外加一杯香檳。
一碗粉下肚還是感覺沒有吃飽,於是又點了一份三文魚吐司,以及再點了一份炸魷魚——雖然比不上Qantas在LAX的頭等艙休息室,但對於一個商務艙休息室來說已經非常好了。
【附2. LHR Virgin Atlantic Revivals Lounge】
因為飛機上沒有吃飯,所以到達倫敦之後造訪了Virgin Atlantic的到達休息室(Revivals Lounge)。休息室非常不好找,繞了兩圈終於找到了,進入之後發現空間並不大。
這裡也可以單點的哈,我點了個煎蛋,因為忙着吃就沒拍照了。四個字評價:尚可飽腹。
除了單點之外還有一些水果的飲品可以自選。
最後洗了個澡就出機場去酒店了,當天不知為啥給我安排了個無障礙洗手間,因此空間大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