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硬卧——VS10 JFK-LHR 商务舱+驾驶舱体验

前段时间去了一趟英国,自驾去苏格兰高地玩了一圈,伦敦进曼城出。今天要带来的是本次行程的第一段,维珍大西洋航空787商务舱飞行报告(JFK-LHR)。这是一段红眼航班,预计飞行时间为六个半小时,但因为冬季强劲的jet stream实际飞行时间通常要减少一个小时。我之前飞过一次EWR-CPH就吃了亏,飞机上吃完饭居然差不多飞了三分之一,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就没在飞机上吃饭了。

乘客朋友们你们好,本次航班开往幼儿园。我是你们的机长,蒙古国海军航空兵DEVGRU。

本次行程花费57500 Virgin Atlantic里程,外加$501的税费(万恶的YQ啊);同样的行程,如果用Delta里程兑换则需要85000,外加$5.6的税。

一番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了Virgin Atlantic出票,原因有二:

  • Amex Membership Rewards去年有过一个转点优惠,可以以1:1.3的比例转入Virgin Atlantic,因此57500实际消耗的是45000 MR(MR要以k为单位转)!当然为了不留零头,实际我转了300 SPG+44000 MR;
  • 税费虽然看起来很高,但不久前Amex有一个在Virgin Atlantic花500刀返还10000点MR的offer,里程票税费是可以触发的。而我的白金卡正好中了,等于回血12500的MR(交里程票税费也有5x)。

总的算下来花费为32500 MR+500刀,等于用500刀“买”了52500的MR点数,个人认为十分划算。


回到飞行本身,说起英国的航司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是BA,并且印象基本都是特别差。何以见得?博客BA头等舱飞行报告下面,最常见的留言居然是“BA的头等是最好的商务舱”;而商务舱一排八座倒骑驴业内也是少有。堂堂日不落帝国,居然沦落到一个像样的航司都拿不出手了么?

其实除了BA之外,英国本土还有一家主营长途航线的维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VS)。作为名字里“Virgin”集团名号的公司,那风格也是以一个“骚”字为主。大家有坐过Virgin America的航班吧?整体感觉就是二者非常像——都非常潮,非常夜店风,非常浪。

虽然是一家英国的航空公司,但VS和DL是关系非常好的基友。好到什么程度呢?DL持有VS高达49%的股份,两家在代码共享、常旅客福利方面有全面的合作,他们在JFK也公用一个高端值机区域。这个区域位于T4的最西边,看到大大的SKY PRIORITY就没错了。

转角可以看到一排人工值机区域,VS的在最里面,占据三个柜台。

JFK T4的安检向来被人诟病,即便是两舱用户/高级会员在高峰时期等半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过了安检,在去休息室的路上看到Amex百夫长休息室的体验区,里面的家具设计和百夫长休息室一样。好消息是2019年JFK就要有Amex Centurion Lounge了!而且就在T4。

在lounge里面可以看到当天执飞的飞机,787-9。本来订票的时候这班排的是由340-300执飞,这其实也是我订这一班的原因——老古董340和747-400一样,陆陆续续都要退了,所以能多飞一次是一次。

VS在JFK拥有一个自营Lounge(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内部设施在附1中收录,这里直接跳到客舱内的部分。VS拥有330、340、和787三款宽体机,均为正鱼骨设计。事实上Virgin Atlantic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正鱼骨的航司,看这布局,比BA的一排八座好了不知道多少。

正鱼骨的优势在于密度高,能够塞下更多的位置——不过这是对于航空公司来讲的,能塞更多的两舱客人赚钱。对于乘机人来说,由于头是靠近窗户而非走廊,所以和反鱼骨相比,正鱼骨给人的感觉稍微“安全”一点(心理作用)。

正鱼骨布局另外一个好处是腿部空间比较大,因为脚踏上方没有阻碍,所以把脚屈起来的时候不会碰到任何的障碍。

当然,这款座椅的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在于私密性太差。大家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来,高密度的布局加上不是很高的挡板,站在走廊里整个客舱都一览无余。最震撼的景象是上完厕所回自己座位,放眼望去一排脚放在外面——那场面叫一个酸爽。

当然,坐在座位上也能看到对面伸出的一双双脚。

因为中间一列是朝右的(这个三列布局和国泰的77W头等舱非常像),所以如果你是搭乘787-9的话,优先选择A列吧,私密性会好不少。相反340的中间一列是朝左,不知道为什么对调了。下面这个图大家也可以感觉正鱼骨的第二个问题:座椅太窄。

第三个问题是储物空间太少。座椅右侧的一个小板就几乎是全部能摆放物品的地方。座椅后方的空位被床单和被子占据了,所以放不了什么东西。

好了,座椅部分就到这里,总的来说我不认为正鱼骨是一个好的布局,不如反鱼骨和交错式布局,感觉和2-2-2的综合水平(例如LATAM的787)相当。其他设施方面,Virgin Atlantic提供了主动降噪式耳机,做工和质量都一般。

航班在九点半准时推出,787的大舷窗还是很不错的。

客舱也开始播放安全视频,中间穿插的几个场景做得还挺有意思。

之前说过,航班因为顺风的关系,预计飞行时间只有不到五个半小时!这种顺风的红眼航班经常提前抵港,如果还要吃饭的话基本上就别想休息了。之前飞哥本哈根的时候吃过一次亏,这次不会再上当啦。加上在休息室已经吃过东西,于是跳过了机上的餐饮(话又说回来,英国人的伙食水平,你能指望啥?),于是叫来空乘铺床。VS的座椅和常见的反鱼骨座位不一样,靠背不是往后倒放平,而是向前倾倒从而平铺成一张床,因此需要空乘帮忙操作。值得称赞的是VS在商务舱提供床垫,另外一个惊喜是肩膀部分的空间非常足。

座椅放平之后,躺在床上倒也觉得私密性还行,但腰部空间实在是太小。另外,隔壁稍微动一下我的座椅就会有明显震感,反过来我翻个身啥的隔壁肯定也能感觉到。

为了最大程度的在飞机上休息,我也选择了跳过早餐,这样能多睡至少半个小时。最终降落前二十分钟被空乘叫醒,起来之后厕所排了很久的队,不少人也是选择没吃早饭。外面天边已经露出了一丝曙光。

快降落时天已经全亮,窗外是希思罗的乡间景色。

Virgin Atlantic对于商务舱乘客提供快速通关卡,后来在快速通道基本没有人排队,的确节省了不少时间。

最后的彩蛋来了:空乘小哥看我一路拍照拍得起劲,主动问我想不想去驾驶舱参观,我说:吼啊!小哥接着说:当然也要按照基本法,按照航空法……蛤,骗你们的,人家英国小哥怎么可能知道这个?

在驾驶舱内和飞行员攀谈了一番,他们特意展示了787上的黑科技——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 简称HUD)。照片中间绿色的读数都是从头顶上方投射过去的,最早HUD运用在军用飞机上,大家玩空战游戏的时候如果选驾驶舱模式应该会有印象。如今波音在787上也引进了这一套系统,而且宝马最近一两年也在旗下汽车中引入了HUD。

我也像模像样体验了一下。实际感觉起来,驾驶舱的座椅很小,而且进出不方便。不过想想两百多吨的大家伙能飞向蓝天,虽然是在过干瘾也觉着激动!

总的来说:

  1. 从座椅本身角度来看,Virgin Atlantic的正鱼骨水平只能算一般。和同航线的AA(反鱼骨)、UA(部分航班有北极星的新座椅)、DL(反鱼骨或交错式)相比都没有优势。但座椅还是能吊打BA的;
  2. 因为顺风的缘故,这个航班只有五个多小时,基本属于上了飞机就睡,降落前起床的节奏,剩下服务啥的基本来不及体验(空中硬卧由此而来);
  3. VS不错的地方在于软件,例如有床垫。从这方面看要吊打BA,也算为腐国服务业挽回了一些颜面。

仔细想想,对于这种五个半小时的红眼,其实经济舱忍一忍也完全ok。更何况纽约-伦敦这样的航线,常年有500~600刀左右的经济舱往返票(和商务舱单程税费差不多了),着实没有硬上商务舱的必要。这次就当为了打卡一下夜店风的VS咯。谢谢观看!


【附1. JFK 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

Virgin Atlantic的lounge位于Terminal 4,内部空间不算特别大,但是通过巧妙的布局,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Lounge中有单独的就餐区,可以单点。当然你也可以随便选一个地方坐,然后再单点食物。

我选在了lounge的一个角落里,图个清静。

Lounge的中央区域是一个娱乐区,有一个桌球台,沙发也是很有特色。

网上相传lounge里的伙食不错,接近晚饭时间,先点了一杯本地啤酒。

然后点了一碗粉、鸡翅、鱿鱼,外加一杯香槟。

一碗粉下肚还是感觉没有吃饱,于是又点了一份三文鱼吐司,以及再点了一份炸鱿鱼——虽然比不上Qantas在LAX的头等舱休息室,但对于一个商务舱休息室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附2. LHR Virgin Atlantic Revivals Lounge】

因为飞机上没有吃饭,所以到达伦敦之后造访了Virgin Atlantic的到达休息室(Revivals Lounge)。休息室非常不好找,绕了两圈终于找到了,进入之后发现空间并不大。

这里也可以单点的哈,我点了个煎蛋,因为忙着吃就没拍照了。四个字评价:尚可饱腹。

除了单点之外还有一些水果的饮品可以自选。

最后洗了个澡就出机场去酒店了,当天不知为啥给我安排了个无障碍洗手间,因此空间大得可怕。。。


若喜欢本文,别忘了给个五星好评哦!

[Total: 4   Average: 5/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