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趟Utah/Arizona自駕,從鹽湖城出發,用Hertz Ultimate Choice拿了一輛Jeep Cherokee遊覽了兩個州的風景名勝(Arches National Park、Antelope Canyon、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North Rim、The Wave、Zion National Park等等)。其間我也體驗了這些景區周邊的酒店,包括Hyatt Place Moab、Hampton Inn Springdale/Zion National Park(體驗在此),以及這篇文章要說的Courtyard Page at Lake Powell。希望這個系列的文章(包括上一次的新墨西哥州roadtrip)能夠為大家的美國西南地區自駕出行有所幫助~
Contents
1. Courtyard Page at Lake Powell
Page位於亞利桑那州北部,緊鄰猶他州,周邊有非常多的風景名勝,一些比較有名的景點分佈如下:
中間五角星是Page的位置,墨綠色標記的是國家公園,紅色的是本文將介紹的幾個景點,後半部分會有遊記和照片。下面主要講講本次入住的酒店——Courtyard by Marriott Page at Lake Powell。這是Marriott旗下在Page的唯一一家,其他幾個我們熟悉的大集團在Page也有分佈,例如有一個口碑非常好的Hyatt Pace(12,000點一晚),還有一家Holiday Inn Express(30,000點一晚),以及希爾頓旗下的Hampton Inn。因為Page的位置優勢,鎮上的酒店旺季價格都比較高,例如旺季的Courtyard大約200+起步,有時候超過300刀也不是不可能。考慮到這家Courtyard是Cat 5的酒店,住一晚需要35,000點,我個人覺得不是特別划算。如果考慮點數出行,無腦推薦只需要12k的Hyatt Place!也許能把你的WoH點數(可以從Chase轉哦)兌換出$0.02/pt以上的價值。
這次我在Page住了四晚,通過Citi Prestige的住三送一預定,因為訂的比較早,價格還ok,平均下來一晚160,算上稅和雜費總計720刀,扣除平均房價160最終四晚實際消費560刀——考慮到今年九月Citi Prestige住三送一福利就要改版,只能說且擼且珍惜(或者說抓緊機會擼個痛快?)。
Page小鎮不大,酒店很好找,在偏北的位置,旁邊有個高爾夫球場。Page周邊道路限速不高,警察很多,外地遊客在此處開車真的要小心,很多人吃了罰單不想上庭就只得乖乖交錢認罰。反正我每天經過都能看到閃爍着警燈的警車。。。
讓人驚喜的是這家酒店有Tesla的充電樁。
走進酒店大門,內部裝修風格比較有意思,不像普通的Courtyard那樣千篇一律的大車店內設。
大堂走到頭是一個簡單的休息區域和打印機。因為不是商務酒店所以沒有獨立的商務中心。
站在打印機旁邊回頭看,check-in櫃檯旁邊還有一個紀念品商店和小賣部。
從休息區推門而出來到酒店的戶外區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泳池啦,一旁還有一些露天休息區。
入住辦理完畢之後我來到房間,前台告訴我因為是白金所以給我升了一個景觀房(朝西的),具體怎樣一會看。
Page下午的太陽非常毒辣,因為朝西所以房間不開空調的話會非常熱。
第二天中午打開窗帘開到窗外的景色,還行吧,不得不說亞利桑那的太陽真是毒辣。
西邊其實就是科羅拉多河,我到達Page之後的晚上去馬蹄灣拍了日落,離酒店非常近,而且只要走一段很短的路就能到觀景點。
回頭看看房間,可以看到牆上擺了不少Page周邊經典的照片,你在前台也可以拿到很多Page周邊的遊玩指南。
電視機旁邊有咖啡機,還配了一個酒瓶的開瓶器?第一次在酒店裡見到。
咖啡機的下方有冰箱,這個非常實用,我在超市買了幾大瓶氣泡水,第二天灌在水瓶中,再以1:1的比例與冰混合,一天走在外面都能保持水的冰涼。
感覺這家Courtyard應該是最近有過翻新,室內的插電接口豐富,例如辦公桌上的檯燈就有倆。
接下來是房間的衣帽間和衛生間,都還ok——算不上奢華(想體驗頂級奢華不妨考慮Amangiri,位於Page西邊,是一家安縵的resort),但考慮這荒郊野嶺的,比motel好太多啦。
洗漱台和衛生間是分開的,走進去左手邊是馬桶、右邊是浴缸。
房間的內容差不多就這些,沒有什麼太多的亮點,但基本的軟硬件都有了,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水平吧。酒店的定位應該是family-friendly的長住酒店,配套設施都很友好,每一層都有製冰機——我每天早上出門前都要來這取冰。
酒店一樓也有洗衣機和烘乾機,不過只有三台哦,感覺人多的時候可能要排隊。洗一次和烘乾一次各2美元,另外洗潔精不免費提供,需要自帶或者額外單獨購買(在上面的紀念品商店可以買)。
酒店的健身中心很小,就這麼一點……估計原因還是在野外的運動量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回酒店額外運動。。。
接下來是餐飲的內容。這家酒店對白金用戶提供每天20刀/房的dining credit,只能用在餐廳,但除了早飯之外還可以用於晚飯。我手上總共有80刀credit,在這裡吃了三頓早飯和兩頓晚飯,最後超了一點點。
早飯的話可以選擇自助或者從額外的菜單上單點,自助算上稅和消費差不多就是20刀——一個人正好,但一家子來就得加錢了。
除了自助之外酒店還有人專門負責煎蛋,自助的客人也可以來這裡點餐,我點了一個omelette,然後給了大媽一點小費。
這是我某一天的早飯——夠吃、管飽,煎個蛋(沒有照)還不錯,吃飽喝足才有精力一天在外面折騰。
餐廳外面是酒吧,大概下午五點多就開門了,然後餐廳大概六點開始提供晚餐。
這應該是我倒數第二天的晚餐,點了一個Bison Burger。我感覺北美野牛的肉吃起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感覺就是比普通牛肉的味道更酸一些?不過整體來說晚飯水平還是可以的,而且也可以用dining credit。
總結一下,這家Courtyard應該是Page鎮上前三的水平,說不上奢華,但房間乾淨,早餐管飽,晚飯還不錯,對於roadtrip來說已經很棒了。如果旺季你能找到200以內的房價感覺就可以入手;淡季的話大概能訂到100刀出頭的樣子,如果想要通過Prestige的4th night free來預定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夏的房間,記住一定要在今年9月份之前預定,否則之後每年只能訂兩次,而且預定的房間將無法獲得SNP。
2. Page, AZ周邊遊記
美國西南地區有着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Page很幸運地就坐落在其中,我這次在Page住了四晚,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分別造訪了馬蹄灣(第一天傍晚)、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連續兩晚;第一天以及第二天半夜)、羚羊谷(第二天中午)、大峽谷(第三和第四天)。第五天一早check-out之後我就往西前往Kanab去抽波浪谷的簽(其實我之前也連着抽了兩天,這是第三天去了)。
2.1. 上羚羊谷
位於Page東部十五分鐘車程的上羚羊谷以夏季正午時分的光柱(light shaft)而出名,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應該看到過類似下圖這樣的畫面:一道光柱垂直射入狹縫谷中。
要拍出類似照片的方法就是報名Photography Tour,因為羚羊谷裏面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在光柱出現的中午,估計有7、80號人聚集在這裏面,要拍攝到完全無人的畫面需要導遊幫你阻礙人流。其次普通團不允許帶三腳架,只有攝影團才可以,而谷內的光比非常大,即便是當下寬容度再高的相機也很難把握曝光,所以一定要用HDR+上腳架(以便縮光圈擴大景深)才可以拍出高質量的照片。
用手機的話,效果會是這樣(人從眾):
即便開了HDR天空和地面的光斑也極容易過曝……我基本上拍攝的時候都是整體曝光補償-1或者-2 EV,然後包圍±3 EV。我和旁邊的老法師紛紛表示,羚羊谷真是需要「HDR the sh*t out of it!」
拍照的時候其實特別有意思,導遊會在地上畫一條線,然後讓超廣角(24 mm以下鏡頭)的人蹲在第一排,廣角(24 mm以上)的人站在第二排,然後大約有三到五分鐘調試機器的時間,與此同時導遊們開始互相協同疏導人群,從而得到一個完全沒有人的黃金時段——這個時段通常只有兩分鐘,所以你需要在這兩分鐘內拍攝儘可能多的照片,這也是為什麼調焦測光等過程要在導遊趕人的時候完成。回想一下當時拍攝現場的氣氛很緊張,導遊一喊開始大家都屏住呼吸、噼里啪啦開始拍照。。。谷中中只有導遊倒計時的聲音。
我除了帶了個Sigma 14-24 mm的超廣角鏡頭搭配5D4之外,還在A7iii上轉接了一個佳能的愛死小白兔,發現拍攝特寫的效果非常好——不過這些手持拍攝的照片都沒有HDR,所以你會看到強如索尼的傳感器也有過曝拉不回來的地方。
但不得不說沙塵所反射出來的陽光非常迷幻。有時候如果空氣中沙子不夠多,導遊會在旁邊撒沙子,但很多時候羚羊谷頂上掛一陣風,沙子全嘩啦啦地落下來。。。來這裡拍照一定要保護好相機,千萬千萬不要在裏面換鏡頭,以及最好給相機穿一個雨衣,Amazon上幾塊錢即可買到。
上羚羊谷除了光柱之外,其實砂岩本身的紋理我也覺得很迷人,配以合適的角度能產生非常夢幻的效果。
最後,不要忘記抬頭往天上拍哈!
總的來說,羚羊谷是一個相機拍出來比肉眼看更好的景點——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在馬蹄灣拍落日的時候認識了幾個朋友,他們第二天也去了羚羊谷(但報的是普通團),出來之後大呼上當。但如果你想拍出稱霸朋友圈暑期攝影大賽的照片,來羚羊谷,報名攝影團,你獲勝的概率非常之大。咱們博客的Instagram上,目前為止最受歡迎的一張照片就是上羚羊谷的,點贊數80+,對比之下銀河、大峽谷、波浪谷這些照片都是30+的點贊量,排名第二的是波浪谷的銀河,60+點贊。羚羊谷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2.2. 大峽谷(北緣)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有南北兩個部分,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南緣(90%的人去大峽谷都會去南緣),相比之下北緣去的人更少,而且一年有差不多半年時間因為封路而關閉,例如北緣直到5月15日才開門迎客。
自然景觀上北緣和南緣並無大的區別(反正都是一個大峽谷),只不過在開往北緣的路上要經過Kaibab National Forest,這一段海拔在2600米以上,這比南緣高出來的6、700米造就了冬天的封路,也造就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山地草原地貌,針葉林間偶爾出現的鹿帶來額外的生機。
沿着公路一直開到頭就會到達Grand Canyon Lodge-North Rim,這座建立在國家公園內部的酒店擁有極好的視野,從大堂看出去整個大峽谷一覽無餘。
當然更好體驗大峽谷的方法是走出去,在將近2700米海拔的這裡,徐徐微風馴服了盛夏的驕陽,加上開闊的視野,讓人心曠神怡。
我比較懶,就只走了最簡單的Bright Angel Point Trail,到盡頭爬上一塊石頭,坐着發發獃,很容易度過一個下午。
回頭就可以看到酒店。如果大家想要走深入玩大峽谷,例如要往下hike到大峽谷裡頭的話,就建議住這裡。夏天房價大概在200刀左右,考慮到節省的時間以及無敵的視野,可謂相當划算。
2.3.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在Page北邊有一大片國家紀念地,叫做Grand Staircase-Escalante(通常翻譯成大升梯),它的得名是來自板塊隆起和斷層的作用,導致從南往北海拔往上升,猶如一級一級的階梯。從Page出發開往Kanab的過程中就可以感覺出來,海拔逐漸走高,氣溫不斷下降,而且路邊的岩層剖面也不盡相同,從下往上開岩石的年齡越來越年輕。
其實大升梯內部有許多極具特色的景點,不過知名度很低,而且需要從北邊進入,能從南邊Page-Kanab一線進入的只有兩個地方:Toadstool Hoodoo和Paria鬼城。我這次兩個地方都去了一下,主要是為了拍攝星空。
月亮落下之後,遠處Page地面的燈火照亮了空東方中的雲層,銀河此時呈55°角懸掛在南方的天空,木星的光穿透雲層出現在偏西方向,配合地面的hoodoo,創造出一種史詩般的氣質。後來當晚我還拍了許多照片——有人的,沒有人的,但再也沒有一張照片有這種史詩感。
我們在這裡守了一整夜拍銀河,這是差不多快日出前倆小時拍的,可以看到銀河基本上已經要垂直於地平線了,M31星系清晰可見。
第二天傍晚我到了Paria來拍日落,當時是通過Google Earth找到的這裡,因為從空中俯拍發現這邊的山脈有着很奇特的條紋,到達一看才發現比空中看到的更加震撼。
日落時柔和的光芒讓岩層的交錯更加明顯。
晚上,當月亮低掛在地平線之際,微弱的月光恰好能將岩層點亮而不至於掩蓋銀河的亮度,果然地景還是要帶一點點光好看。
最後在Paria月落之後我拿出赤道儀架上了愛死小白兔,調到200 mm端進行第一次長焦端探索,最後的結果有點糊哈哈,信噪比不盡人意,而且有很多照片糊了,不知道是因為腳架不行還是赤道儀極軸校準沒做好。
2.4. 波浪谷
好了,下面是這次的重頭戲——波浪谷。可以說這次西南地區的行程就是特意為波浪谷安排的。
波浪谷是那種你只要看一眼就會說「卧槽這地方怎麼這麼牛逼?怎麼去?」的地方,這裡的砂岩因為變形而產生的條紋在烈日照射下有一種極為魔幻的感覺,讓人過目不忘。當然,讓波浪谷炙手可熱的一點是每天只允許20個人進入(偶爾可能會有21人),其中10個名額為網上抽籤分配,剩下10(或11人)需要在Kanab, UT的BLM辦公室現場抽籤獲得。抽籤是按照人數算的,例如你的隊伍有三個人,那麼只需要一個人到場即可,只要剩下的位置數大於等於三,抽到你那麼三個人都可以去。如果只剩兩個位置,你們可以選擇踢掉三人中的一人,剩下兩人去。。。唯一例外的是如果最後只剩一個位置,但抽到了兩人的團,BLM也會網開一面允許第11個人進入。
在夏天的旺季,今天抽明天進波浪谷的簽,參與競爭的人數可能有100人之多。我連續抽了四天簽,平均下來每天有90個人,因此只能賭賭運氣咯!終於我在前三天的抽籤無果後,在第四天還剩最後一個名額時抽到了我,於是我幸運地拿到了第五天去波浪谷的機會。
我抽到簽之後放棄了當天去Bryce Canyon的計劃,馬上回酒店休息,因為我的打算是半夜進入波浪谷,然後拍攝波浪谷的星空。最後我帶了大約25斤的負重,其中包括2加侖的水和1公斤Gatorade(因為天氣預報說第二天白天氣溫會升至98華氏度/37攝氏度,為了保命我老老實實帶上足夠的水)。剩下7斤是攝影器材,包括三腳架和兩台相機。
我半夜一點到達trailhead,依照GPS的指示大概走了2個小時,最終到了波浪谷,此時月亮還沒完全落下,我有時間好好整理並設置相機,最終在月落之後噼里啪啦開始拍照。
拍完星空之後我躺在地上睡了一會,倒是沒有什麼蚊蟲騷擾,比較煩的是有蝙蝠(!)——因為怕被叮咬(會變成蝙蝠俠嗎???),我打開頭燈睡了一個小時,再醒來時發現東方已有朝霞,離日出不遠了。
不過說實話波浪谷不大適合拍日出,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朝東的觀景點。
例如下面這張是坐南朝北拍的,這也是波浪谷最經典的取景角度之一,不過此時陽光還沒有完全照射到波浪谷中,所以能看出砂岩略微紅紅的顏色。
隨着太陽越來越高,光線越來越強,砂岩的紋理也越來越明亮,下面這張砂岩的紋理猶如星際穿越中被黑洞扭曲的時空。
砂岩的紋理也不是完全平滑的,例如這裡感覺是被後續的沉積物砸了一下,有點像冰川沉積物當中的dropstone(不知道咋翻譯)。
其實除了波浪谷本體之外,周邊還有許多小的峽谷,這裡個人的感覺有一點像羚羊谷,只是頭頂更開拓而已。
沿着波浪谷南面的坡往上爬可以走到一個能俯瞰全谷的制高點,如果你比較有探索的慾望並且準備充分的話,繼續往上還看到一些其他的地貌。我本來是做好探索的準備的,不料我半夜hike的路上失手滑落了1加侖的水,然後塑料瓶破裂,水全流了出來。。。這一下我身上只有大約5升水了,這差不多能撐到回程,自己覺得還是小命要緊,就決定只在波浪谷活動,不再去周邊探索,也算是本次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吧。
不過好在波浪谷本身的景色就非常棒了,另外一個小缺憾的是我沒有等到正午。彼時陽光將從南直射波浪谷,不留有一點陰影,那樣的感覺更加奇妙——因為陰影會帶來一些三維的效果,而無陰影的波浪谷有一種二向化之後的奇妙感受。如果我手上那一加侖的水還在的話我一定會等的,但正如前面所說的保命要緊,我十點鐘趁着天還不太熱,就從波浪谷開始往回走了。事實證明這個抉擇是正確的,我走了一個半小時到達停車場,渾身大汗,手上所有的水也都喝完了,很難想像如果再多待兩個小時、回程時候水不夠用會有什麼結果。所以大家出來玩一定要了解極限在哪,不要冒險。
最後以一張非常中二的照片結束,我覺得如果旅遊景點也可以按照米其林的方法評星的話,大概可以為波浪谷設立一個單獨的「四星」級別,就是那種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並且需要運氣(日復一日反覆抽籤)、體能(需要扛着水行走至少一個半小時)、技巧(野外沒有現成的路,要依靠導航或者地圖)才可以到達的經景點。不過一切都很值得啊,景色太迷人了。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