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博主(FM、OMMAT等) 和我們都留意到,以前深受大家喜愛的AV Lifemiles里程半年內第二次貶值了。如果說上一次貶值主要是針對美歐,那麼這次貶值就是全航線一個都逃不過的。
美亞貶值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同時兌換也最難的美亞線,單程經濟艙從47k貶值到55k,商務從90k貶值到100k,貶值幅度在10%以上。但是美亞線貶值其實大家也不是很care,因為不被哥倫比亞航空屏蔽,同時還能找到的美亞線商務艙里程票就風毛菱角。比如下面的舊金山-台北長榮商務艙,可是得把全年日曆翻遍才能在一年後的日子裡發現這張商務艙,畢竟大家和所有的票販子都手握里程提前一年等著放票呢!
比較詭異的是,如果搜索的時候指定航司為長榮航空(而不是指定星空聯盟或者Smart Search),那麼價格會變便宜,比如上述航班,如果我指定長榮搜索,價格會變成40k經濟艙,85k商務艙。似乎還便宜了一點。
與其說是AV里程的一個feature,我更感覺這是一個bug,不過大家記住然後悶聲發大財就可以了,說不定過幾天這個bug就被修復了。
美歐貶值
美歐線單程經濟艙從35k貶值到40k,單程商務艙從70k貶值到80k。我們知道半年前美歐線剛剛大貶值過,因此這輪貶值只可謂雪上加霜。由於美亞線屏蔽的航司實在太多,因此美歐線才是許多讀者使用Lifemiles的主戰場。
同樣的,如果搜索的時候指定航司漢莎航空(而不是指定星空聯盟),那麼價格會變便宜,比如上述航班,如果我指定漢莎搜索,價格會變成35k經濟艙,69k商務艙,似乎也沒有貶值。
類似的技巧,Frequent Miler 提到了如果更換機場或者加入轉機,所用的里程會變少。不過現在大家都是里程多票少,為了少個1-2萬里程,多折騰一次可能很多人並不願意。因此搜索的時候指定航司顯然是更好用的技巧。
亞洲內部
同樣的,亞洲內部也有幅度不小的貶值,比如星盟樞紐之間的新加坡-台北線,經濟艙17.5k而商務艙需要36k
但是指定航司省里程的方法在這裡似乎不起作用,如果選定長榮航空,得到的里程結果依然不變。
屏蔽問題
我們知道Lifemiles為了對抗票販子,屏蔽了很多航司,最著名的比如全日空的臨出發機票是無法被Lifemiles和維珍大西洋搜到的,基本上大家只能用UA或者全日空自己的里程來出。最近似乎加航的商務艙也被Lifemiles屏蔽了。比如最近加航在3月21日前的AC64首爾-溫哥華線上大規模放了一次商務艙里程票。用Lifemiles日曆可以看到有些日子有票剩餘,但是點擊完以後卻搜不到機票:
同時,用UA交叉驗證以後確實是有saver I艙里程票的:
總結
哥倫比亞航空的Lifemiles又一次來了一波規模10%-20%的全線路里程貶值,不過如果通過指定航司搜索以及增加轉機和更換出發機場等,可以避免其中一部分貶值;同時,哥倫比亞航空除了屏蔽全日空的臨出發里程票以外,也開始屏蔽加航的saver里程票。
其實貶值本身沒什麼錯,在後疫情時代,大家手裡都是動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里程,一張10萬不到的商務艙里程票確實和不要錢似的。如果通過貶值可以大幅可兌換航班數量或者減少兌換難度,那貶值會變成一個好事。可惜由於哥倫比亞航空沒有自家航司作為依託,因此就算貶值也不會增加可兌換航班數量,Lifemiles只能完全依靠星盟夥伴的里程票,而星盟夥伴現在一個比一個摳門,不摳門的還被Lifemiles給屏蔽了,因此能出的商務艙里程票尤其是跨太平洋商務艙里程票越來越少了,大家只能提前一年望著日曆,和票販子們一起拼手速勤刷提前一年或者起飛前幾天放出來的那幾張可憐的跨太平線商務艙。
目前來看,要想里程不至於像Lifemiles這麼無用,要麼像北美幾個大航司(UA、AC、DL和AA),那樣可以通過自家dynamic pricing提供所有航班為可兌換航班;要麼像亞洲航司比如大韓、長榮和新航等,給自家航班特殊的里程票票庫,封鎖夥伴航司兌換,大幅提升自家裡程可用度。可惜哥倫比亞航空這兩點都不具備,只能被星盟夥伴宰割從而反過來宰割普通的用戶。因此平時我們是完全不建議購買或者囤Lifemiles分的,除非你很確定購買或者轉點的積分可以馬上兌換成機票,否則大家盡量還是抓緊燒完哥倫比亞的Lifem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