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帆,第一次投稿。
背景
我從2015年開始工作坐標SEA,家庭坐標YVR,每周工作日4天半在西雅圖,周末兩天半在溫哥華,幾年來每周驅車來回於兩個國家。
別看美國的疫情後來最嚴重是TX FL CA NY,是否記得在剛爆發的最初兩月,疫情漩渦一直是華州,當時華州華人自嘲WA是湖北,西雅圖是武漢。3月初的時候已經知道,兩國準備封關互不允許對方民眾進入,儘管對我沒有影響(畢竟我直系妻兒都在溫哥華加上我本身有楓葉卡),但鑒於華州當時的形勢和對於未來兩國出入境政策的不確定,最終和家人決定儘早團聚。
2020年3月底,我辭了職,決定結束在SEA(美國)的所有一切,搬回溫哥華和家人一起。按照當時加國的規定,入境後需自我隔離14天,有關執法人員會隨機抽查入境者是否有遵守。雖然我完全可以在家隔離,但考慮到畢竟自己從當時的重災區WA回來,謹防自己是無癥狀者而感染家人。於是有了這兩周的酒店體驗。其實這酒店就是一個公寓式大車店,就酒店本身而言沒什麼體驗可言。Location和周邊飲食倒是有亮點。
交通
租車。我臨出發前一天才匆匆把自己在美國的車二手賣掉,當時所有二手車行都已閉門不營業,我是網上找到的買家。其實自己查過KBB估值也有1萬多,平時我挺擅長議價的,只是當時心灰意冷走意已決,買家開價5k,我連還價都沒有就成交了,我提了條件是辦好過戶手續後直接用這車載我到SEA機場。
我在美國的最後一輛車,出發前一天才賣掉。
當時能夠提供SEA-YVR這樣異地還車的就只有hertz和enterprise,只有機場取還沒有local點可選,選了後者,也不需要用到什麼會員等級,整個停車場幾乎任你選。選了架mini van,開回住處,不到1小時收拾好所有家當,一個人住一個room其實也根本沒什麼家當。第二天出發,前一晚和房東告別,這幾年的相處其實早已超越房東和租客的關係,我一家和房東一家都成了好朋友,幾年來我們兩家互相幫忙無數,這次告別,他家知道我家的情況,連最後一個月租都不肯收。
當時空空如也的西雅圖機場car rental 中心
mini van 裝好家當
預訂
3/31-4/14,兩個萬豪7晚FN(35K),共14晚,看這博客的99%讀者都會知道這7FN是怎麼來的,我自己是兩個集團合拼初期,還未貶值的時候換的。存了點幾年換來的兩個35K 7FN,已經延長了一次,20年中到期。本是打算剛好20年夏天和妻子一起放年假帶孩子回國旅行的,本都換好北京瑞吉和廣州W各7晚了,還有各程的機票都換好了…… 世事難料,想都沒想過最後會以這種方式用掉。
到達
選擇這家作為回加(家)隔離酒店,只有兩個原因。第一,離我家很近,從酒店窗戶可以見到家陽台看看兒子,標題第一張的酒店外觀就是隔離完後從自家陽台拍過去的,中間最高那棟就是。第二,每一間客房都有廚房!有廚房!有廚房!還自帶一整套廚具餐具!抽油煙機。酒店只有三種房型,我是基礎升到了中級那種,就是一個studio吧,其實當時入住率不足一成,我估計凡住客要求升級都能給。隔離期間妻子三次到超市給我進貨各種肉蔬水果油醬米面等,讓酒店人員放在我門口。對於兩周的隔離而言,這廚房太重要!(儘管兩周期間我也點了幾次外賣)
外觀
大廈16層以下是源宿酒店,17以上是居民公寓。酒店大門和公寓大門位於前後不同街,酒店地址和公寓地址的門牌號和街名都不同,lobby也不同,住客和居民完全不會有交集。
開過美加邊境通過border時,出示楓葉卡,說明了入境原因,搬回BC省和家人團聚,登記了隔離地址為本酒店,很快很順利通過,邊檢員循例說句welcome back。直接開到酒店樓下停車場,CI後,酒店有幾台機場用的行李推車,我推了兩轉把家當都臨時搬上客房,準備開始兩周的「度假」。搬好家當後,把車開到YVR機場還了車,叫輛Uber回酒店。這裡吐槽一下溫哥華,在全球網約車如此普遍的這些年,BC省直到2020年初才正式開通UBER和LYFT,成為司機的條件也比北美其它城市苛刻得多。我當天搭乘的那輛UBER司機,之前一天才申請通過做司機,我是他的第一個客人,他連driver APP都還不會用。
房間
看圖,沒什麼好介紹。
就這麼簡單,衛浴間都沒有拍,反正就是比大車店稍微條件好一點
妻子給我買的各種糧食,塞進雪櫃
各種廚具餐具配備齊全,兩周期間各種烹飪,煎炒,火鍋…… 有一晚煎牛扒還觸響了煙霧報警。
CI的時候說明要向東的房型,從酒店窗戶能看到我家公寓的陽台,每天都可以看看兒子出陽台放風耍一耍。公寓有每年的地稅,每月也有類似美國HOA的物業管理費。
長焦抓到兒子在陽台放風,隱約看到額頭的紗布,原因下文會講到
酒店的餐飲娛樂健身泳池等:完全沒體驗,有沒有都不知道。
周邊玩樂
向西步行800米有一個中央公園 Central Park,至於景色就別期望了,當地人平日跑步運動打球,飯後散步遛娃遛狗的。
向東步行300米是BC省最大的一個購物中心Metropolis。從美帝來溫哥華旅行的話,誰會去逛mall?
來溫哥華旅行的,一般都會選擇住downtown,畢竟離主流景點近。溫哥華的景點就那樣了,什麼史丹利公園,加拿大廣場,煤氣鎮,華埠,各種博物館。還有北溫那個著名的什麼弔橋,我覺得就是一個笑話騙遊客的。煤氣鎮到過看完只有一聲嘆息,號稱北美第二早的溫哥華華埠(第一早是舊金山),因為毒品治安衛生問題,本地華人能避則避。
在美帝的同胞來溫哥華旅行,我覺得有一個重要體驗就是不用回國也可以安撫自己的亞洲胃。畢竟海外華人美食之都的稱號不是吹的,大溫的中餐水平冠絕北美,無出其右,壇客應該多少都有所聽聞。源宿酒店位於大溫的本那比市核心段,在大溫,單單是本那比市甚至高貴林市的中餐水平就完爆美帝所有城市,更不用說溫哥華市列治文市了,列治文絕對是北美中餐迷的朝聖地。溫哥華的消費稅12%,但餐飲方面下個館子吃飯稅卻只有5%。不過注意大溫除了中高檔酒樓外,大部分平民化消費的中餐館都是cash or debit only的。
說回源宿酒店,方圓畫個圈一公里範圍內有一百多家中餐業,單單是那些專賣奶茶果茶酸奶甜品的店就有幾十家。源宿酒店所在這棟building的一樓就有兩家很好的中餐館,其中一家上海菜我疫情前吃過很多次沒一次失望。我自己本身很喜歡上海菜和粵式早茶,大溫的一些粵菜酒樓的早茶點心出品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廣州香港的水平。
我對酒店的要求因旅程而異。如果是去海邊湖邊山林度假,當然要設施好的resort,畢竟大部分時間是在酒店享受的。但如果是例如去國家公園自駕,山間野外hiking,或者是去大城市深度游,我對住宿真沒啥要求。去國家公園真不介意住大車店,反正都早出晚歸各種拍日出日落的,回酒店就是睡個覺而已。去大城市的話,普通一個Inn足夠,反正日間各種外出體驗,探訪當地友人,還有各種網紅餐廳等著去打卡,還有空回酒廊享受甜點?呆在酒店游泳健身?
總結
如果你想打卡大溫景點,那源宿酒店不會是個好選擇,雖然坐軌道交通(當地人叫「天車skytrain「)到downtown也很方便。但如果想體驗一下中餐美食之旅,或者想體驗一下當地人日常市井生活,可以考慮一下。類似的萬豪系還有列治文市的福朋酒店,福朋樓下也是百多家亞洲美食雲集。
在源宿酒店一條馬路之隔的麗晶廣場,內有中餐廳數十家。
除了餐廳,一樓有一個類似國內的農貿市場,我時不時會走路過來買菜,能買到一些偏門食材例如鵝掌,牛心,豬肺。能體驗一下國內那種和攤主虛寒問候,和鄰居碰面聊家常的市井煙火氣。
二樓有個food court,二十幾個檔口全是祖國大江南北各種風味。附近上班族的午間飯堂,疫情期間收起了大半座椅,保持食客間距。
前面提到的購物中心Metropolis,單是這個mall里就有三家大型超市,其中的T&T大統華超市在加拿大華人中無人不曉,和美國的連鎖中超大華有些淵源。很多在美帝大農村只能網購的日韓小零食能在這購到。
還有我家樓下這家PriceSmart,也是大型中超,中文叫佳廉,我家日常下樓買菜買零食的主力地點,平時都是直接步行下樓採購,兩周隔離期間妻子就是在這給我入貨。
還有提一提溫哥華興旺的中餐行業也催生了很多外送公司,送貨類型無所不含,尤其疫情期間幾乎能想到的貨品都能送上門。在美國我一般點外賣用Grubhub,中餐用chowbus,國內一般是美餓兩家獨大。但在溫哥華的話選擇非常多,經常有優惠,老外那些Ueat,Ddash,Skip就不用說了,單是華人外送平台就chowbus,熊貓,小紅車,飯糰,卡布,快送,囧囧,Easi,食無憂,老司機……當然了,遊客來的話,也很少會用到這些吧?我在隔離期間,有幾次實在不想自己弄了,用了幾次飯糰點送餐。
大溫很多中餐廳的門口都這樣貼著
兩周「度假「期間在客房裡做什麼
源宿酒店的免費wifi速度還可以,和很多酒店一樣,長期沒活動不連接會自動斷,再用再連接就好了。除了做飯躺床刷ipad刷關於疫情的新聞外,既然要離開美國了,自然各種打電話,登入各種賬戶,把美國電話號碼註銷掉,醫保啥的都停掉,報該報的稅,該改地址的改地址,關掉該關掉的卡。基本上,有年費的就只留了Chase的三個酒店卡洲際萬豪凱悅。Hilton的Aspire三思後還是關掉了,沒再降級,因為那些福利在加拿大實在很難再用上,當時心裡也沒底何時再能出去浪。另外Amex,BOA,巴克萊,C1,Citi都只保留一張免年費的。里程積分點數玩了這麼多年了,該擼的幾乎都擼盡了,不想再耗費精力了。Debit留了Chase的賬號用來作美國的各種收益入賬,還有嘉信銀行的全球ATM免手續費那張。隔離的第一周,Chase賬號收到了懂王派給的那經典的1200刀。
雖然不打算再回美國工作生活了,但以後至少疫情過後難免會再去美國旅行,到夏威夷度假,帶孩子到加州佛州主題公園 。為了撇清稅務問題,方便以後申請美國旅遊Visa,我在隔離期間填寫了407表,申請放棄美國綠卡,隔離完後寄了到USCIS。奇怪的是這個申請直到一年多後的今天依然是pending。我已經超過一年沒回過美帝,按理說綠卡應該取消了。我也不知道407棄綠成功後那些需要SSN申請的信用卡是否還能保留,但至少今年懂王睡王派的600刀和1400刀我依然照常入賬Chase。
兩周期間,我也上網找了溫哥華的工作,本來是可以隔離完畢後就直接上班,但我想留點時間給長期異地的家人,尤其是兒子。所以我直到隔離後幾個月後才再工作。
4/14早上睡醒,步行回家開自家的車,到酒店收拾在西雅圖的家當搬回家,正式結束源宿酒店兩周體驗,與家人團聚。
一年多後的今天,隨著現在兩國疫苗接種率持續高企,新增人數日漸回落,多個州省都陸續解除各種限制令,情況一片樂觀,兩國恢復通關指日可待。屆時歡迎美帝的擼卡小夥伴光臨溫哥華遊覽。
後
數年來頻密來往於兩國,想說一些自己對於兩國的看法,也會講一些自己的故事,沒興趣的直接可以關掉瀏覽器。
兩個國家的情況和區別其實字數限制內都不可能說得完。國內同胞看來,美加兩國確實很相似又是盟友,對加拿大的印象可能和美國沒啥區別,調侃「第51個州」。這幾年因孟小姐的事又理所當然被國人稱為美帝的跟尾狗。誠言,沒來過加拿大之前,我也是這樣的印象。
我2011年移民美國,頭四年工作生活坐標在東南FL,習慣了FL的生活,2015年認識在溫哥華的LD,現在的妻子,因為身份關係我無法長期在加拿大居留也無法工作,所以把坐標搬到了離溫哥華最近的大城市西雅圖,為的就是能方便經常來回相處。歷歷在目記得當時一個人連續狂奔開五天從最東南開到最西北,48個州能畫出的最長一條對角線。
第一次到溫哥華之前,我對加國不太了解,甚至以為:加拿大也是用華氏度,開車也是英里mile,以為加拿大能流通美元,同樣是+1的國際電話區號,美加號碼之間互打應該不算國際長途…… 但事實是相反的。搬到西雅圖後,我很快安定了下來,也很快申請了nexus卡。每周末開到溫哥華,每次過border,腦里要自動切換汽車米表數。
一開始我會先入為主的以WA的方式去想BC,例如妻子稅單我會說W2表(其實應該叫T4表),一開始我想買酒,理所當然走去超市(BC省買酒只能在規定的liquor store,而且晚上11點後不可能買得到除了餐廳酒店,而在WA隨便一個超市或加油站就能買到酒)。一開始我會想妻子的車是上哪家的保險,(在BC省車保險只有一家,就是BC省保險局ICBC,沒錯就是「工行」,是政府機構,車牌駕照都是由ICBC發,保險只有買它家別無選擇),這感覺就是,加拿大明明是資本主義國家,怎麼某些做法這麼社會主義。在美國還能見到加拿大的TD銀行,在溫哥華是見不到Chase BOA的。類似的我一開始先入為主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很多,不詳說了。
我們最關心的擼卡,加拿大也有類似此站的信用卡博客叫聚沙,但早有前人提過,加拿大信用卡無論從開卡獎勵到各種福利,和美帝的卡都不是一個檔次,我也沒打算怎麼擼加國的,至今只在2017開過一張加拿大版的Amex SPG(已絕版),肯定就是為了擼個開卡獎勵畢竟SPG點值錢啊,再說加拿大日常消費對於Amex的接受度十分的低,中餐中超是不可能刷的,留著根本沒用。就連年費高達700刀的加拿大版Amex白金,都有FTF,而美帝沒年費免FTF的卡比比皆是。
大溫的道路限速很慢,市內大部分地方是50km,居民區30km。50km就是30mile,剛開始每次從5號州際公路狂飆回溫哥華,過border後都格外小心,很容易就speeding。還有溫哥華市內很多路段,綠燈黃燈時的左轉彎方式很獨特,在美帝大農村開慣interstate的同學,剛到溫哥華租車的話,還真不一定懂得如何在路口左轉。還有就是大溫市內絕大多數路口不允許U turn。剛開始幸好是WA駕照,在BC違規被截停幾次都只是開罰單並不影響driving記錄。後來2017年我拿到了楓葉卡,拿了BC駕照,依然只使用WA駕照在BC駕駛,反之回到WA就用BC駕照。
溫哥華是雪粉的天堂,往北100多公里有頂級滑雪聖地惠斯勒,市內有三座難度不等的雪山滑雪場。我在SEA在NY,想去滑雪都只能周末休息日開一兩小時到周邊雪場,滑一次一個來回就是一整天。而在溫哥華,雪季買個season pass,完全可以平時下班後開車去滑個一兩小時後再開回家,第二天照常上班。
兩國雖然是盟國,政治理念一致,但人民意識形態還是有些微區別,民間也並不完全像官方那樣友好,其實官方間也不是時時都友好,例如懂王和土豆的面和心不和,例如睡王一上任就撤銷了AB省的輸油管項目……溫哥華到美國幾十公里,我認識兩個溫哥華本地老外,三十幾歲,從來沒去過美國。還有一個加拿大出生的台灣人,唯一一次去美國還是上學時學校組織去西雅圖一日游。當然了,來往密切,在美國有很多親戚的加拿大人也比比皆是。畢竟地理原因,加上政經因素,兩國關係是沒辦法的,不好也得好,好也得維持。文化上,美國是大熔爐,鼓勵種族融合,產生新的夾雜各種元素的美國文化。而加拿大則倡導多元文化,鼓勵各族裔盡量保留維持自己的文化。難道溫哥華的中餐如此正宗,和這個有關?
美加是3月21日正式封關的,禁止非必要跨境。記得國內爆發時期,新聞上報道有些省發生砸鄂A車嗎?在美國失控的2020期間,溫哥華本地新聞也有報道過各省發生對美國車牌的暴力不友好事件,有些美國人謊稱要開到阿拉斯加,實際到加拿大旅遊景點遊玩,被發現後與加拿大當地人發生衝突。實際上,因為聯邦政府一直呼籲停止跨省非必要旅行,所以甚至是相鄰的BC省和艾伯塔AB省,也有發生對對方車牌不友好的報道。畢竟和美國一樣是聯邦制,各省都是各自為政各為私利的,西部幾個省份長期和聯邦政府貌合神離,甚至有一點分離傾向但民意佔比不高。就連最西邊兩個相鄰的BC和AB省,幾年前因為輸油管的事,兩省從官方到民眾都互懟了幾年,說到底都是各為自省利益。
同樣職位美國工資高一點,加拿大稅率高一點但福利好一點。美國如果公司不幫你付保險的話還得自己掏錢,加拿大早已全面免費醫療。居民生活最看重的房價,看地段戶型都差不多,溫哥華算偏高。美元匯率比加元高,這幾年長期1.2-1.3上下,但日常消費WA又比BC高,看你怎麼生活。舉例,同樣是5000刀收入,WA和BC都是各自貨幣但日常生活商品價格,兩地都是各自貨幣10刀一盒雞蛋,3刀一支牛奶,10刀一個麥記combo,所以兩地收入生活其實沒差太多。除非是像過去幾年的我,WA工作BC花,這也是為何我這樣堅持了幾年的原因。機遇原因我在西雅圖的工作收入不錯,遠高於在溫哥華找的工作的收入,所以在WA收入在BC花得挺爽。前文說到溫哥華驚艷的中餐,所以這幾年的生活是,周末在BC,我們家極少做飯,多數都是各種下館子,溫哥華下次館子實在比WA便宜太多。而工作日回到WA,我卻極少在外吃,多數自己弄。一來自己一個人下館子也沒意思,二來覺得比較貴之餘,想起西雅圖中餐的出品和溫哥華一比較,也就沒興緻在外吃了,三來我前文說過我和房東關係非常好,我和他們家人經常一起大家動手弄一頓豐盛晚餐小酌幾杯。同樣因為算上匯率的差價,我周末也會在BC超市採購一些生活用品周一帶回WA,例如同樣牌子的螺螄粉,WA和BC的中超都是3.99刀/包,各自的貨幣,當然在BC購更合算。也經常會給房東幫忙買些東西帶給他,例如在美國買不到的燒鵝。不過一些大件電子產品,在美國買卻有極大價格優勢,這些年我無數次幫BC的朋友幫買IphoneIpad,有時還專門開到鄰近的免稅波特蘭購買電子產品。加拿大買電子產品除了沒價格優勢,還各種消費稅碳稅環保稅。還有美國的油價優勢,這幾年我每周末回BC前都會在WA加滿油,幾乎從沒在BC入過油。
簡而言之,美國工作機會多,是一個大舞台給有志向的人展現自己才華,加拿大適合慢節奏安穩小日子。具體只有在兩地都生活過才有體會,不多闡述。
加拿大的福利我簡單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疫情期間的補助,懂王睡王給美國民眾發放了三次1200+600+1400。而加拿大政府發給民眾的是比美國多得多,單是BC省政府就發給BC省民兩次2000,而加拿大聯邦政府自去年3月開始發了4個月每月2000的疫情緊急補助(CERB)。9月起我們家又合符條件領取看護補助(CRCB)每月2000直到今年六月止,我們一家至今領取的各種疫情補助已接近3W加刀,而且領取這些並不影響我們兩人都同時有工作收入,儘管不同於美國的補助不需納稅,加拿大的補助是需要納稅。當然了如此豪邁地給國民派錢也飽受爭議,加拿大聯邦政府普遍被認為是掏空往後幾十年國庫,需要未來幾代人加稅砍福利來還債。
第二個,產假。加拿大的公司給員工每生一個孩子放一年半的產假,其中頭一年帶薪,後半年無薪但可以選擇提早上班。(我不清楚美國產假的政策)我們家兒子是2018年中溫哥華出生,妻子在一年半產假期間,帶著兒子回國探親,能讓身在國內的她父母,和我父母,都歡天喜地看看孫子,幫忙帶帶孩子,圓了妻子多年的孝敬心愿(她高中畢業後就到多倫多念書後一直大部分時間留在加拿大,十多年不在兩老身邊)。當然在她產假這段時間,我周末就極少回BC了,偶爾回去也是處理家事。產假結束後的2020年初,她回到溫哥華公司重新上班才一個星期,就遇上百年大疫情,公司宣布全面在家辦公,至今。
前文說我是2015認識LD,其實與其說是認識,不如說是重逢。我們在國內是高中同學,甚至座位曾是前后座,但那時並不熟,中學後完全沒有消息,畢業後十多年在北美重遇,才知道她中學畢業後就去了多倫多讀書。讀書時我們的性格非常天差地別,我搗蛋高調,她內向文靜,我們兩個完全拉不到一塊。所以記得大概是2016,我和她的事情在當年班級微信群傳出後,震驚了所有舊同學,紛紛送上祝福。這麼多年後都能遇上,誠言我們還是很有緣分的,曾經她以交換生身份參於加拿大代表團08年奧運的組織翻譯工作。而我在國內時是體制內,移民前一年調入了2010亞運組委會工作了半年。所以為啥我們原本計劃的兩個35k 7FN打算用在北京和廣州,因為理想中是計劃著大家互相帶著孩子舊地重遊。
早在2017年,我就拿到了楓葉卡,我們也早就把家安在溫哥華,但因為當時在溫哥華找的工作並不理想,收入遠不如WA,自己確實心裡不捨得西雅圖的工作,所以我當時有點自私的決定要繼續這種兩頭奔的生活,我告訴她,這只是暫時的,不會很久,等我做到一定時間,厭倦了這份工作,我肯定就馬上回家團聚一起。妻子性格比較缺乏安全感,肯定希望一家人齊齊整整在一起不要分開。她其實並不樂意,但也無奈接受。就這樣我維持著這工作到了2020年3月。期間我無法體會她獨自懷孕,老公卻長期不在身邊的辛酸,我們也錯過了很多的紀念日,我錯過了兒子出生的那一刻,錯過了兒子滿周歲生日……現在回想真的很遺憾,同時也覺得很對不起兩母子,真心覺得自己很自私,表面上是為了為家能多掙一點,其實是捨不得一份工作和不想面對自我價值上的挫折。
2020年初祖國發生的事,每天下班刷新聞看到的各種家庭生離死別,難免觸動念家的心,擔心著遠在祖國封鎖在家的自己父母,想念著在100多英里外獨自照顧著家的妻兒。二三月份,隨著WA一天一天成為全美漩渦中心,新增人數每日位列各州之首,妻子每天擔心著我,每早叮囑我口罩洗手消毒。因為擔心我是無癥狀者,安全起見,從三月開始我一連幾個星期都沒回BC家。(當時十分天真地想,等疫情下去之後,一切安全了,再回去一家相聚)
三月下旬的一天,接到妻子從醫院發來的一張圖片,徹底崩潰了。妻子因為在家辦公處理公司文檔,無暇每一刻都照看才學會走路蹦跳不久的兒子,額頭重摔到床框破裂血流不止,當爹的看著圖片那個心疼……當時的我第一反應居然還有點責怪她為什麼沒把兒子看好。
當即我請了假,幾個小時後趕到溫哥華的省兒童醫院(BC Children),找到她們,看著兒子邊大聲哭叫邊縫完針,妻子一直在抽泣,撞傷的眉毛位置如果再向下偏兩厘米兒子就瞎了。包紮好之後回到家,我當即打電話給我上司說明情況,馬上辭職,第二天回去處理後續手尾。
可是當我在西雅圖十萬火急做各種交接,各種收拾手尾的幾天,還是再次發生了悲劇。兒子縫針後的幾天,晚上睡覺時因為疼癢難耐,年紀太小又不懂自我剋制,自己抓癢傷口抓開了紗布,傷口再次被捅破。根據妻子後來描述,當時簡直是血流成河,比第一次撞傷時的血多得多,她說下面這照片上包了紗布後顯示的血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流了十倍都不止,兒子不知是又睡著了還是疼得暈過去了。她大半夜獨自為兒子止血包紗布,抱著兒子下樓開車去醫院,老公又不在身旁,白天還要上班,那種無助的感覺簡直想死的心都有。壇里當媽的估計都能感同身受。
這也是為什麼我前文說到,如此歸家心切走意已決,把車賣掉時連還價都懶得還,一心只想儘快回家,和家人不再分開。我欠下她們的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儘管妻子平日經常對著孩子說起爸爸,但每次回BC家,喊孩子名字的時候,望著孩子看我那種陌生又疑惑的眼神,心裡一陣冰涼。很早就可以喊媽媽已經喊得滾瓜爛熟了,卻一直不會主動喊爸爸,在西雅圖時每次和妻子ipad視頻,看到孩子都猶如夢遊好像根本不知道我是誰。我真的很後悔自己當初的自私,2020種種事情都令我領悟並堅定作出決定,我不能再錯過孩子的成長。我和妻子這麼有緣才能重遇上,這麼幸運有個這麼好的可愛兒子,我不能親手毀了這個家。
兩周隔離完畢後,回家和妻兒相擁。我先沒有出去工作,在家呆了幾個月,親身體會到維持一個家,照顧一個孩子有多麼不容易,繁瑣的日常家務,妻子邊在家工作處理業務還要邊看著兒子,還要給兒子弄各種營養食物,換紙尿布搞衛生擦屎尿……我以前只顧自己在西雅圖的工作是多麼的自私和不負責任。自從回家團聚後,我承擔起了家裡絕大部分的家務,妻子坦言如釋重負。
我的誠意感動了天,感染了孩子,很快孩子對我不再陌生,老喊著要跟爸爸玩扭我抱,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眉毛上的傷口恢復得不錯,疤痕不太明顯。很慶幸不再錯過孩子的成長,一起和他度過兩周歲生日。
一家齊整後,命運也眷顧我們,去年底,賜給了我們家一份寶貴的禮物:兒子要做哥哥了!妻子預產21年中,天賜給了他一個妹妹!和哥哥剛好相差3歲以後能同一個月過生日。屆時妻子將再度放一年半的產假,期待著我們一家四口屆時一起回國探親,我也是十年沒在兩老身邊,這次好好盡孝道。這次我還打算慢慢逛一下久別的祖國,感受一下大江南北這十年的風采。不過由於兩個孩子是加拿大籍,以現在惡劣的中加關係,還有疫情情況,不知屆時祖國的簽證申請政策會如何?期望順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