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当时还是PhD学生的我第一次参加美国南极科考,我的博士论文也就是基于这次野外工作所采集到的冰芯样品。转眼七年过去了,今年又有机会前往南极,自然是excited!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南极的生活起居,分为上下两部。本文为上部,主要记录McMurdo科考站的生活。下部将会记录我们在野外的情况,等从野外回来再说。
1. 抵达南极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有飞McMurdo的航班都从基督城出发,在南半球的春天,罗斯海的海冰足够厚所以可以支撑C17(以前以为是C17 nb,所以发现其实并不是,运-20也可以哈哈);等到夏天海冰不足以支撑大型运输机降落时就要依靠LC130了。
人在南极,刚下飞机。
海冰机场可以眺望到远处的山脉。
这一线山脉叫做Royal Society Range,是从科考站可以看到的最为气势磅礴的横贯南极山脉的一支,海拔最高点超过4000米。
降落之后大家上车被运输到科考站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前后大概要花一周半左右的时间。
2. 科考站住宿
McMurdo有点像一个超大型的寄宿制学校,吃饭在食堂,睡觉在宿舍,有的宿舍甚至需要使用公共澡堂。我所在的楼还比较好,是两人间,然后四个人共享一个厕所。
两个卧室公用的厕所,有点儿像双卧套房的感觉。
每栋楼里都有洗衣间和休息室,有的楼甚至还有桑拿房(目前因为新冠暂停开放)。
3. 饮食
科考站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和学校的食堂其实没什么两样。
因为温度低所以吃得不少,几天下来居然长胖了。
前几天正好感恩节,食堂不但布置了一番,晚饭也更加fancy,甚至有新鲜水果。
4. 闲暇生活 (室内)
科考站的网络有限,上下行速度总共30 Mbps,所以想在网上看视频啥的几乎不大可能,大家的主要娱乐活动还是集中在室内,比如在酒吧喝酒。站里有两个酒吧,不过有一个白天会用作咖啡厅,有志愿者给大家做espresso drinks,但可以看出来造型基本上就是个酒吧的吧台。
倒一杯卡布奇诺。
喜欢运动的话也有室内的gym。
科研工作者会在图书馆有自己的办公室,如果运气好分到西南朝向的位置,窗外风景很棒。
每周日会有定期的礼拜,除了教堂以外科考站还有自己的邮局,从这里寄信到世界各地只需要一张Global Forever邮票即可;反过来从美国本土寄东西到南极和美国国内邮资一样。
5. 闲暇生活 (户外)
科考站周边有几条trail,长短不一,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活动活动很不错。不过对于比较远的线路需要提前报备,随身携带无线电,队伍也有最低人数的要求。
我比较懒就只走了比较近的两条线路,这条是经过Scott’s Hut的线路,这个小屋由罗伯特·斯考特在1911年建立,一年之后斯考特本人及其整只队伍在从南极点归来的路上不幸去世。
小木屋每周日下午开放一个小时,可以进去参观。
这条线路基本上是在山脊上走,风不小。
在山脊上有Our Lady of the Snow shrine,用来纪念Operation Deep Freeze牺牲在南极的海军将领。
靠近海冰的地方能看到一些零星分布的海豹,等再过一个月海冰融化之后就会有企鹅了。
路上还可以看到不错的科考站全景(从西往东看),背后的黑色小山叫做Ob Hill。
上面的trail相当于在McMurdo的西边包了一个圈,下面这条trail则是可以登上Ob Hill。
在路上可以看到不错的Mt Erebus景色,这是地球上最南端的活火山,也是南极第二高的山峰,放大了可以看到火山口冒出来的蒸汽。
路上可以可以俯瞰整个McMurdo科考站,圆顶应该是个油料仓库,上面的NSF字样大家甚至可以用Google Earth找到。
下面这两个木板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个核电站,后来出于环境风险的考量拆掉了。
到达山顶,这个十字架是纪念斯考特等人而设立的。
Ob Hill另一边是新西兰的南极科考站Scott Base,以前每周四会有“美国之夜”,有班车接送McMurdo的人过去喝酒party,但最近因为新冠的原因不再对美国基地的人员开放。
除了这两条trail,还有一个比较具有南极特色的景观叫做Observation Tube,是插入海冰以下的一根管子。
透过的底部玻璃可以看到冰面下的海洋,还能听到海豹的歌声。
再过几个礼拜海冰会减少,Observation Tube也就不再开放了。
6. 小结
McMurdo给我的感觉其实不是非常典型的南极,而有点像阿拉斯加小镇的范儿,可能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南极生活应该是那种野外搭帐篷的生活。如果天气允许的话,我们项目明天就飞野外了,届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