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最優解的情懷

Photo credit: Pixabay

討論緣起於作者群里有人想給車換一下機油,遂開始研究有何優惠方式。非常認真地討論了各種可能的辦法,非常曲折,我不是很懂車所以沒太記住。但最後有人忍不住跳出來說,這種一年最多兩次的消費,任何店裡單次也並不貴,有必要費那麼大勁想得這麼深刻嗎?至於這點我倒是可以理解的:玩信用卡久了,會忍不住任何消費都尋求最低價的方式,我們暫且把它稱作 「追求最優解的情懷」。

今天就想來有關這個現象聊個五毛錢的。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消費方式。有壕去名品店買東西都不看價格,有的人去超市也要帶一堆 coupon。我們暫且只討論兩種和這個博客的讀者更相關的消費思維。一種稱作 「正常模式」,只有買大件的時候才會想一想有什麼折扣(譬如博客討論過的如何最優惠買 iPhone);另一種稱作 「最優解模式」,就是上文所述任何消費都會想一想。

我感覺不玩卡的一般人也許都是正常模式,玩卡的人里也有堅持日常消費一卡流(譬如裝逼一級棒的栗子)。但在本博客的讀者群里大概是後者會多一些?也不是說一定要每一筆消費都考慮一下最優解,但基本上大家都會慢慢養成習慣,某一類消費(外出就餐、加油等小類)漸漸習慣用某張特定的卡。屬於這一類的軼事譬如:和同學或朋友聚餐,結賬時搶着付錢,想盡辦法用 CSR 或者是正在做開卡的卡;教 LD 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卡,被白眼無數遍後決定給其一張栗子一卡流算了;LD 逛街的時候跟在後面,不停地檢查 MPX 看有沒有可以用的商家禮卡,有的話就在結賬前提前買好相應數額(不過這樣退貨就比較麻煩哦)。

Photo credit: Pixabay

我感覺最開始玩卡的第半年開始到第一年末尾,特別容易陷入這種追求最優解的情懷。這會兒你對各種卡的返現和好處比較了解了,又比較熱衷計算這些回扣,自然什麼都喜歡算一算,還頗有成就感。但在至少玩卡兩年以後,我以為大部分人漸漸會從這個坑裡走出來,回到這兩種模式的中間狀態:有特定的三四張卡滿足各種消費;正在做開卡的卡除外——一般大額消費就會想到要去新開張卡吧?如果我們搞個活動來調查大家錢包里放什麼卡,就能知道這個信息的分佈。譬如網購用 AT&T,其他一卡流用 SPG,不收 Amex 的地方用 Double Cash 或者 Arrival+。這好比就是最優化里,給定限制條件的情況下的次優解。

我倒很想知道,讀到這裡的你,請問玩卡入坑幾年了,現在又在什麼狀態呢?


若喜歡本文,別忘了給個五星好評哦!

[Total: 12   Average: 4.4/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