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最优解的情怀

Photo credit: Pixabay

讨论缘起于作者群里有人想给车换一下机油,遂开始研究有何优惠方式。非常认真地讨论了各种可能的办法,非常曲折,我不是很懂车所以没太记住。但最后有人忍不住跳出来说,这种一年最多两次的消费,任何店里单次也并不贵,有必要费那么大劲想得这么深刻吗?至于这点我倒是可以理解的:玩信用卡久了,会忍不住任何消费都寻求最低价的方式,我们暂且把它称作 “追求最优解的情怀”。

今天就想来有关这个现象聊个五毛钱的。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有壕去名品店买东西都不看价格,有的人去超市也要带一堆 coupon。我们暂且只讨论两种和这个博客的读者更相关的消费思维。一种称作 “正常模式”,只有买大件的时候才会想一想有什么折扣(譬如博客讨论过的如何最优惠买 iPhone);另一种称作 “最优解模式”,就是上文所述任何消费都会想一想。

我感觉不玩卡的一般人也许都是正常模式,玩卡的人里也有坚持日常消费一卡流(譬如装逼一级棒的栗子)。但在本博客的读者群里大概是后者会多一些?也不是说一定要每一笔消费都考虑一下最优解,但基本上大家都会慢慢养成习惯,某一类消费(外出就餐、加油等小类)渐渐习惯用某张特定的卡。属于这一类的轶事譬如:和同学或朋友聚餐,结账时抢着付钱,想尽办法用 CSR 或者是正在做开卡的卡;教 LD 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卡,被白眼无数遍后决定给其一张栗子一卡流算了;LD 逛街的时候跟在后面,不停地检查 MPX 看有没有可以用的商家礼卡,有的话就在结账前提前买好相应数额(不过这样退货就比较麻烦哦)。

Photo credit: Pixabay

我感觉最开始玩卡的第半年开始到第一年末尾,特别容易陷入这种追求最优解的情怀。这会儿你对各种卡的返现和好处比较了解了,又比较热衷计算这些回扣,自然什么都喜欢算一算,还颇有成就感。但在至少玩卡两年以后,我以为大部分人渐渐会从这个坑里走出来,回到这两种模式的中间状态:有特定的三四张卡满足各种消费;正在做开卡的卡除外——一般大额消费就会想到要去新开张卡吧?如果我们搞个活动来调查大家钱包里放什么卡,就能知道这个信息的分布。譬如网购用 AT&T,其他一卡流用 SPG,不收 Amex 的地方用 Double Cash 或者 Arrival+。这好比就是最优化里,给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的次优解。

我倒很想知道,读到这里的你,请问玩卡入坑几年了,现在又在什么状态呢?


若喜欢本文,别忘了给个五星好评哦!

[Total: 12   Average: 4.4/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