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這會是非常有意思的一貼,本博客作者在2016年新年這一天一齊來曬卡!(其實還有幾位回國了沒法曬了…)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們不會寫得很詳細,但請大家一定看到最後,有壓軸大戲!
Contents
gggsssyyygsy (19張)
來美國本身就比我們博客其他作者要晚很多,我估計是最晚的了。剛來還刷了一年多爸媽的副卡。想想要是一來美國就申卡的話,我的記錄可以長一倍啊。不過誰都有新手的時候,不可能一上來就做最正確的決定。
現在只有一年多一點的信用記錄,已經下了19張卡了,感覺其實也挺兇猛的了。卡大多都是常見卡,沒什麼特別的。Citi因為記錄短,才剛剛入門。Chase和Amex關係不錯,不過去年申CSP的時候成為了第一批被兩年五卡政策搞死的小白鼠,成為了後人的Datapoint,運氣不太好。BOA很小氣,給的額度一丟丟,不過所有卡里最喜歡刷的卻是他家的FIA。最喜歡的銀行是Amex,不論是Offer,還是Serve紅鳥之類的東西,都是擼卡的最重要的一環,而且服務也很好,對他家沒有任何不滿。
說說申卡的感覺吧,現在卡多了以後倒也不是很看重卡了,刷來刷去其實也就這幾張常用的,其他都放在抽屜里等着被關。很多資深玩家都是喜歡玩點的,包括我們博客的其他作者,大多都是玩兒點的行家裡手,並且給點數這樣那樣的價值。我算是異類吧,個人現在已經是堅定的Cash back黨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還是勸大家一句,小門小戶的,玩兒點要慎重。
點數講究零存整取,講究厚積薄發,你攢點分散容易要用點的時候哪個都指望不上,你集中攢點又容易不夠靈活。玩兒點一定要搞懂怎麼玩兒,有計劃知道自己怎麼玩兒再上,否則建議Cash back。
申卡得結合自己的情況,貪多嚼不爛。比如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不會去申那張絕版的US Airways,因為AA里程對我來說不好用,而且除了SPG這非常難攢的點,沒有轉點夥伴。像我這樣的平時工作,時間不靈活的人,航空里程對我來說都是很難用出去的,因為淡季沒空,旺季換不到,所以很多時候我也只能說是放着而已。再比如SPG點,各種給予很高的估值,2.0,甚至2.6等等,讓大家變成了SPG一卡流。可你申之前知不知道其實最好的用法只是換低Cat的酒店,而低Cat的酒店並不是那麼常見,甚至就算你換的這家酒店達到了2.0cents/point,但隔壁一家萬豪可能其實只有一半的價格,等等。說白了,其實你每刷一次SPG卡,都等於在用2cents買一點SPG點,所以你如果SPG點數用不到2cents的價值,你就實實在在是在虧。其他點數卡同理。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我的刷卡策略,不是叫大家不要點數卡。只是希望大家申申申之前,有個規劃,知道自己的情況,了解自己的需求。點數卡的開卡獎勵往往是很豐厚的,碰到真的史高offer的時候還是建議上,畢竟點數就算用不出估值的價值,只要能用出去的點還都是好點。Cash Back的卡最多也只能說細水長流而已,一張好卡的開卡獎勵可能抵你刷Cash Back卡刷一年。
絮絮叨叨的啰嗦了這麼多,差不多就到這吧。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高高興興的申卡,永遠不被拒。
colin1898 (21張)
和各位比起來,我的卡數量絕對算是小嘍羅了。我雖然很喜歡里程,但2015以前信用卡也沒有怎麼入門,美卡只有1張Discover, 1張Chase Freedom和UA Explore, 1張巴克萊Arrival和1張US Airway也就是現在的紅色飛行員,1張Amex ED共六張卡。今年一口氣申了15張美卡,1月Citi AA Platinum+Amex PRG,2月Churn USAirway, 4月Chase IHG+CSP, BBR, 7月Prestige, 8月Platinum+SPG, 9月Citi ATT, TD Aeroplan, Churn BOA BBR,10月第二張 Discover,Chase Marriott和Amex Delta。最近打算收工幾個月養養分數開年再戰!
最後希望各位來美國信用卡指南的讀者2016新年快樂,申卡多多,點數多多,返現多多!點數不僅賺的多,用的也要超值。有關信用卡和里程的問題也歡迎大家發問,我們儘力解答。
skysniper (21張)
來美兩年多一點,第一年沒怎麼關注過信用卡,大部分卡都是這一年開的,和許多人比都弱爆啦~我是個很懶的人(看我的 SPG 還是舊版卡面就知道了。。。),一般來說沒有剛需的卡都不會開的~過去的一年申卡基本圍繞在航空里程這方面,2016年要把魔抓伸向酒店卡啦~
Amex 6 張:2014 年非常無知的申請了 $100 開卡獎勵的 BCE,今年剛申請了 15k 開卡獎勵的 EDP 就出來了 30k 的開卡獎勵,簡直想剁手。。。幸運的是及時拿下了 100k 的 Platinum~目前 EDP 是主力買菜卡和其他消費卡, Platinum 是需要質保商品用卡~
Citi 4 張:剛來美國時在 banker 的慫恿下申請了神卡 forward,現在想來簡直是幸運極了~後來申請了 350 年費的 Prestige,踏入了高端卡的大坑~早先紅鳥還活着的時候用 Prestige 的 5x 葯菜油 Retention Offer 爽了一陣,對 Citi 好感倍增~現在 Forward 是吃飯娛樂主力卡,Prestige 是主力旅遊出行卡,ATT 是交話費的卡~
Chase 3 張:作為他家兩年五卡政策的第一批受害者,沒有 CSP 是永遠的痛啊!當年正要申請 CSP 的時候就來了這麼個政策,真是竟無語凝噎。。。但願明年三月之前能收到 CSP 的 pre-approve。。。
Discover 2 張:兩張 it 都有第一年雙倍返現,2015 年年底之前 Apple Pay 的不二之選~
Barclaycard 2 張:SM 和 AA 卡都已絕版~
US Bank 2 張:曾經的神卡 Club Carlson 只能勉強作為抽屜卡了,還好貶值之前把點數用的差不多了。。。FlexPerks 用來充 Serve 還是很不錯的,還可以配合 Kiva 來 MS(雖然我還沒有用過 Kiva)。。。
BoA 1 張:萬年抽屜卡 BBR。。。
Macy 1 張: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祝大家 2016 年申卡無往不利,百發百中!
晨瑜早雅 (22張)
我個人覺得自己申請信用卡還是比較理性的,基本上都是有剛需、或者覺得點數肯定能兌換掉,才會申請,也有足夠的耐心等最好的開卡獎勵。下面這張照片是我作為主卡人持有並仍開着的22張信用卡(左上角那張關掉了會解釋),對我個人而言都是還不錯的卡,如需特別解釋都會考慮長期持有。
我最早是2011/09剛到美國時辦的第一張信用卡,是BoA 123的押金卡版本,CL只有500。一年之後轉成了正式的123,但我後來查信用報告才發現第一張卡其實當時被關掉了才轉卡,雖然信用記錄是保留的。而後還陸陸續續跳了他家的TR、BBR、FIA,其實BoA的信用卡我攢得還挺全(我現在還是學生)。個人經驗就是去branch找banker申卡,過的概率很高很多。後面會說到,我拿着BoA的信用卡和借記卡用了三年多,才發現了居然還有專門介紹信用卡的博客和論壇,不過好處就是攢了比較久的信用記錄,至今申卡未被拒過。BoA的卡都是無年費卡,早申的話也適合長期持有拉長記錄。
第一張Chase自然是Freedom,是2013/12跳的20K,當時默默地換成了200刀還款,還很開心。當然還有人論證過UR點換現金的利處,這種觀點自然是因人而異。Chase到現在我還有UA、IHG、Hyatt,除了IHG之外應該都會長期持有。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沒有CSP?我開始認真玩卡後一直在等它的50K,結果默默等來了五卡。現在終於等來了50K,準備過段時間去branch碰碰運氣。
第一張AmEx是Everyday,是2014/11開始玩卡後跳的10K,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2015/02收到了Platinum的100K targeted,也跳了,然後還有PRG、Gold、Green、SPG。Green這張卡差點導致我被FR,還好客服那天不知心情好還是怎樣,只是比較嚴肅地過了下fraud的程序就放了我一碼。四張charge卡完成任務之後肯定都會關掉,會考慮入別的版本的Platinum,其他會長期持有。
第一張Citi是Prestige,2015/05找ThunderFat介紹的banker開的,開卡由於種種原因拿了不少,覺得Citi果然大方。現在還有ATT和Premier,其中Prestige和ATT拿過了retention。從那張地鐵卡可以看出,我身處MS最不友好的城市大扭腰,所以retention沒有要經典的菜藥油5x,而是默默地拿了everything 1 pt extra。Citi和TYP是我現在的主力卡和點數體系,因為TYP攢起來真的很快(ATT要過retention之後,網購的前一萬消費相當於5x TYP)。Prestige和ATT會長期持有,Premier要過retention之後可能會關掉。
其他還有Discover IT,Club Carlson Platinum & Premier(肯定會關掉前者,後者看有沒有更多的FN和今後去歐洲的需求決定),Barclaycard SM和USA(要不到retention就關掉)。
除此之外,我在解決身份問題之前應該不會碰商業卡。不過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還請大家各自斟酌利弊。
ThunderFat (24張)
信用記錄是從2013年11月開始的。其實是有機會從9月開始,當時去 Citi Branch 開戶,被 banker 慫恿了兩次辦理 forward ,居然都無動於衷,想的先是要辦了SSN才能有信用卡(現在想來多幼稚啊…)。後來去辦了SSN,結果SSA把我的名字打錯了,又遇上美帝政府關門,一直拖到了11月才拿到更正的SSN…
此後先辦了第一張卡 Discover it,然後再去找 banker 辦理 forward…結果沒想到那時候 forward 剛剛取消了各種 5x 福利,所以最後拿到手的是一個渣版 forward…14年4月時嘗試過申請 Freedom 和 Everyday,Freedom 要求驗證 SSN,Everyday 要求驗證收入,然後全都掛了_(:з」∠)_,備受打擊…
後來到了8月又嘗試了 Freedom 和 Everyday,ED 秒過… Freedom秒拒…打了後門電話,強調我用了你們的 Checking 都這麼久了能不能再考慮一下啊,然後「順利」拿到500額度。用了三個月,平均每個月用500額度的 Freedom 刷 2k 多,經常就是刷完趁剛 post 出來就得還款,也是太拼了…因為準備要去歐洲玩,所以14年11月去找 banker 試了下 CSP,好好用三個月 Freedom 果然還是有效果的,當場就秒過啦給了 9k 的額度。
此後申卡就一發不可收拾,從4張卡1年就一路申到了24張,除了大渣行US Bank其他卡都很順利拿下~16年的話暫時沒有啥申卡計劃啊,先把 Ritz 這種高額年費卡關了再說吧…
祝各位在2016年能工作順心、申卡順利嘿嘿嘿嘿~
physixfan (26張)
信用記錄兩年,現在正在持有的信用卡有26張。
第一張卡便是現已絕版的神卡 Citi Forward。當初沒信用記錄的時候聽說 Freedom 很好用,結果申請被拒(沒錢搞 Special Consideration), 於是從 Skysniper 那裡打聽到 Forward 新手就可以辦,就去辦了,現在想想真是很幸運。
接下來的一年內,接連申請了 Discover it for Students,Freedom,ED,DC,BBR 這幾張卡,當時主要是想第一年內要申請齊全打算長期持有的卡。其實 DC 申請的比較失敗,完全可以申年費卡然後降級成 DC 的,當初要是申的是 FIA 就好了… 其間被拒過好幾次:Citi Dividend,US Bank Cash+,Capital One VentureOne,SM。
隨後就開始搞年費卡了,而且機緣巧合之下我到一個買得到紅鳥的地方生活了一陣子,於是入了 MS 的坑,再也不擔心開卡消費要求了。2015年申請了 N 多張,因為有1年多的信用記錄了,這一年基本上是百發百中,一血獻給了我差不多明知會被拒的 CNB Crystal National Bank…
被 AmEx FR 過之後,Charge Card 都被加上了額度,導致現在我的總額度已經是10w了,是工資的5倍了… 已有額度太高,估計接下來是申不出太多卡了。不過還好我想搞的卡其實也已經開的差不多了,大部分也還沒到可以 churn 的時候,所以估計要靜養一小陣子了,有什麼史高出現的時候再上…
hypnos (26張)
雖然有卡已經有年頭了,早年的卡或轉或關,現在開着的只有這麼二十幾張了。主要來自三家銀行:
Amex發行的卡有5張,包括信用卡4和charge卡1。有一張綠綠的Cash Rebate卡,雖然是爛卡一張,但是因為信用歷史長久,還是不捨得關,所以留着,佔了一個卡位。不過這種老卡什麼好offer都有。
Chase發行的卡7張,包括個人卡和一張Ink Cash。沒時間玩GC,所以很少參加Staples,OM,OD的VGC活動,這樣Ink Plus的95年費有點累贅,轉了Ink Cash。以後UR點攢多了再轉回來吧。最喜歡Chase IHG,每年49塊送的免房券住香港大IC真不錯。
Citi發行的卡6張。兩張Dividend一張是當年菜藥油5%的時候申請的,另一張是 0APR 0BT Fee,HSBC 6% APY(這兩條加起來好厲害的說)時候申請的Diamond轉的。之前申請的AA卡我一般都是關了了事,所以也不剩啥了。
另外US Bank Carlson卡2張,之前住2晚只收1晚的點數還挺好,住了好多次。還有Barclaycard Arrival+,US Airways,Discover IT,Macys,BOA 123(忘了是個啥卡被轉過來的了)。
cloud (41張)
主要來自四家銀行:
Amex發行的卡有11張,包括信用卡和簽帳卡(charge card)。Amex自家發行的信用卡有4張限制,而簽帳卡並無數量限制。Amex卡是我的最愛,不僅因為客服好,還因為Amex Offer和refer bonus很可觀。
Chase發行的卡9張,包括個人卡和兩張Ink商業卡。有了Ink藍寶石徹底成為雞肋,兩張藍寶石都轉為Freedom了。最喜歡的是Ink和Ritz-Carlton。
Citi的卡也有9張,除了最近很火的Prestige和Premier,還有若干張AA和ThankYou Preferred,基本上這些TYP都來自原來的AA Platinum和Executive轉卡。Citi一大特點是大方,風險小。
BOA卡也有7張,沒有太多亮點,主要是為了Amex Offer。剩下的有兩張來自Barclay,還有Discover、FIA和BBVA各一張。
physixfan 編輯:最後放一張 cloud 兄的100張 Amex 卡全家福… 大家獻出膝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