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飛美國是如何買票和乘機的?講出你的故事!

你還記得當年第一次飛美國的情景嗎?那時怎麼買的機票,花了多少錢?

又到了秋季入學時節,新生們已陸續搭乘國際航班飛躍重洋,從此人生的遊戲翻開了新地圖。

每一個老司機也曾有小韭菜的青蔥歲月。你的第一張中美機票或許來自別人的里程,或許給別人攢了信用卡點數,或許飛完也不知道要積累里程……

搬好小板凳,聽博客作者們和大家分享第一次飛美國的血淚史美好回憶!歡迎讀者在評論區寫下你自己的故事!

colin1898

2002年第一次來美國參加遊學,乘坐的是UA858 PVG-SFO航班,那時候的美聯航還是老版標誌,連美國簽證都是老版的:淡色底3個月單次入境簽證。整個遊學行程都是UA的航班,全程為PVG-SFO, LAX-BOS, IAD-SFO, SFO-PVG,為期22天的旅遊行程總共花費人民幣3萬左右。那時候總共也沒乘過幾次國際航班,自然也是完全不知道累積星盟里程的,而第一次累積里程要到2006年乘坐加AC37(現航班號已改為AC25) 從溫哥華飛回上海累積的Aeroplan。之前Colin曾經飛過VS的PVG-LHR,記得每個座位都有個人娛樂影音設備還有兒童套餐,結果一登機UA858,既沒有歡迎禮品也沒有個人娛樂設備,別提多失望了。沒錯,上海-舊金山這個UA858航班這麼多年了航班號一直沒變。別看現在中美航班遍地開花,那個年代上海飛往美國只有3個航班,其中UA858和UA836分別飛往舊金山和芝加哥,東航MU583飛往洛杉磯。有人問為什麼Colin能記住中美這麼多航班?因為最早上海出港就三個航班,每新開一條就記一下,自然也就不難了。至於後來上海直飛紐約,以及AA和DL加入中美直飛都是後話了。

boboo

2014年第一次跟LD一起飛往美國,乘坐的是海南航空 XIY – PEK – SEA,後面還續了一段阿拉斯加航空的國內航線,當時蠻詫異的,我又不去阿拉斯加咋續了一段阿拉斯加航空 (後來明白SEA是Alaska Airline的主要Base)。
當時的票我記得是在攜程上直接買的經濟艙,六千人民幣左右感覺價錢不錯就買了海航的,完全都不知道還有積攢里程這種東西,可惜呀可惜呀。行程中間挺激動的吧,第一次坐這麼遠距離的飛機,我跟LD兩人一路都很興奮,不覺得累,一天累積下來發現吃了六頓飯呢,人生中第一次一天之內吃那麼多頓…
清楚地記得在西雅圖降落時飛機穿過厚厚的雲層,天在下著小雨,在西雅圖機場等待後面的航班時,我們坐在椅子上,看著周邊形形色色的老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身在美國了。哦,對了當時手機要沒電了,我拿出小米充電寶結果發現是塊磚哦,呵呵呵呵,專門買的給這段路上用的,在機場趕緊買了一個充電寶救急,最便宜的也要29刀,我去,換算下來要200人民幣了啊,美帝真是可怕。在這樣五味雜陳的情緒中,我跟LD坐上了 SEA-SFO 的阿拉斯加小飛機。

DEVGRU

我第一次飛美國是大三出來交換,4000多人民幣買了韓亞的經濟艙北京-仁川-洛杉磯單程,波音767+777。經濟艙嘛,所以具體沒啥好說的,只記得中途空姐發飲料發得好勤快,導致經常去廁所,好在我是靠走廊的座位哈哈。不過後來看到OZ214在舊金山降落時發生空難還挺後怕的,畢竟是同一個公司同一款機型。。。

croco8dile

鱷魚君是2011年第一次飛美國,乘坐的是美國航空 PVG-LAX-DFW在StudentUniverse上訂的單程經濟艙花了8500+人民幣!!而且鱷魚君當時並不知道常旅客計劃是神馬,直接損失7000 AA miles(當時還是distance-based)!!現在想想都心疼……
另外,我們當時同一個航班四個同學一起飛,結果航班取消了……我們被AA拆成了2+2兩組、放到了不同的的航班上。另外一組因為超售直接給升級到頭等艙了,而鱷魚君和另外一個小夥伴還是慘兮兮的坐的經濟艙,當時不知道去撕逼要求升艙、事後也沒有要求補償啥的,真是年少無知啊……哦對了,飛機抵達洛杉磯之後鱷魚君還和同行的小夥伴走丟了,最後一個人飛到的達拉斯……
現在想起來真是一把辛酸淚~

jimmy0017

2011年踏上了美國留學的旅途,乘坐的是UA PVG-ORD的航班 (和鱷魚君差不多,單程也蠻高的,具體忘了)。當時也是年輕體力好,十幾個小時楞是一分鐘沒睡著,全程在刷Mr. Bean。。印象中UA當時伙食還行,沒有東航的好(看下文)。大家也知道UA Hub 之一ORD就是大名鼎鼎的坑爹機場。當時要從ORD的一個terminal到另一個,不知道走了多遠。簡直就是想死。然後接著乘UA到村裡的飛機,很「ORD」的延誤了3個多小時(為什麼當時不知道有prestige這種卡..)。之後再也不想碰ORD,特別是不想在ORD轉機。從那之後基本就是MU588和MU587再接DL的來回。
真正第一次是2010年寒假,學校組織美國遊學。乘的MU588。當時還有非常正確的三餐制(晚餐,快餐和早餐)。我對快餐,也就是睡覺時候發的小食,興趣非常的大。印象很深,當時發的是牛肉煎包。吃完一個找空姐要了第二個,然後…再來一個。作為吃貨,我只記得好吃與否,其他不重要。

jnrfalcon

我第一次來美國是2011年的時候,坐的AA的PEK-ORD-DTW往返,後來中途又飛了US Airways的DTW-PHX-LAX往返去加州找朋友玩。機票嘛,爸媽買的,我也不知道啥價格… 好像是往返12000的樣子。(後來留學來的時候買的達美PEK-SEA-PSC經濟艙單程7800也是各種坑…)那時候完全沒常旅啥的這些概念。當時還因為簽證提前下來了幾天,然後我爸媽居然直接改了第二天走的票… 到現在不知道他們花了多少錢= =。
第一次飛長途就見識到了AA的2-5-2高密度77B,要不是出國的興奮勁,估計要被噁心死,哈哈哈。幸虧當時臉好,沒提前選座也沒被分到中間那一列去。之後的ORD-DTW坐的是鉛筆機ERJ-145,然後因為行李架空間太小,背包被空乘擠在最後一排靠背後面差點擠壞。
去LAX的路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提前到也未必是啥好事… DTW-PHX那段提前到了20分鐘,但是因為沒gate在滑行道上硬生生等了30分鐘… 好像我遇到的這種事超級多,除了國際航班,因為gate一般比較充裕沒事,國內航班早到超過20分鐘的時候,次次都要在滑行道上等超過原本落地時間=n=
然後當時返程也第一次學到了機票是不能跳過中間航段的,當時在ORD玩,本來想跳過DTW-ORD,結果被告知不可以,一大早火急火燎的開車趕回DTW,然後趕上DTW暴雨取消了n個航班,差點沒趕上後面回國的航班…
不過這一通折騰還是還是讓我對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說和當時的那次美國之行有很直接的關係。

aldens

2012年8月第一次去米國,乘坐的是全日空PVG-NRT-SEA,後來在美國國內進村的一段完全不記得了,可能是AA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值得感興趣的航段。全日空機票花了4700rmb,雖然坐的經濟艙但還沒見過世面的我還是覺得很好了,吃的也還算滿意,當時有哈根達斯就很大驚小怪了哈哈。當然更滿意的是成熟端莊氣質嫻靜的空姨,所以後來回國除了一次日航全都是全日空(當然說的是開始擼里程之前的歷史),日語水平也越來越高。即使現在已經坐過商務艙了(雖然次數和其他作者相比可以忽略),但我依然覺得ANA的經濟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給我放腿的空間就好。

Aleph

2011年第一次飛美國,乘的是達美航空 PVG-DTW 單程直飛經濟艙花了6000多塊錢。收到錄取信後我先通過論壇加QQ群認識了兩個同學,再和他們一起買的同行機票。為了確保和他們乘坐同一航班,直接就跑去銀行匯款給他們介紹的票販子,櫃檯小姐姐還再三提醒要確認對方身份,生怕我被詐騙了……所幸當天就收到了電子機票。機型什麼的就完全記不清了,當時也沒多少研究,只記得一排10座,我坐在中間4座的最右邊。10幾個小時飛下來都沒合眼,一方面內心是很興奮的,另一方面當時年輕體力好啊……飛機降下雲層之後,我站起身來走到緊急逃生門的舷窗邊,俯瞰大地,一塊一塊綠色的農田以及低矮的木屋,哇,這就是美國大農村

晨瑜早雅

最早來美國是來開會,飛的應該是 UA 或者是國航的經濟艙。不記得價格了,買的應該往返。過了一年又是坐 UA 來美國讀書,印象特別深刻,買了一賊貴的單程經濟艙,大概要 8000-9000 RMB,然後因為紐約的颶風,被滯留在 SFO 五天才飛進紐約。關鍵是我的國際航班因為機械故障晚點了一小時,要不然就趕上進紐約的末班機了。我對 UA 印象一直挺好的其實,感覺也沒大家說得那麼爛。

愛琴海上太陽神的青銅巨像,
張開力挽狂瀾的臂膀。
在這浪洗霞染之門,
又一位偉大女神將巍然佇立,
高舉火炬放射雷霆電光,
她的名字叫放逐者之母。
手擎燈盞迎客八荒,
溫柔雙眼歷睹天閣飛架、繁城崛起的海港。
「那古老的國度,留下你們傳說中的榮貴虛華吧!」
她無聲的雙唇呼喊:
「給我吧,那些天涯淪落之人,
那蜷縮在一起、渴望呼吸自由的芸芸眾生,
那擁擠彼岸的潦倒棄人,那生而貧賤之民;
都給我吧,那些無處容身、顛簸飄搖的遊魂,
我高舉明燈守候金門
 (“The New Colossus” by Emma Lazarus, revised by Aleph)

若喜歡本文,別忘了給個五星好評哦!

[Total: 5   Average: 5/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